第14章 袁紹的胡子(2 / 3)

因為這次經典的戰例發生的地方附近大道上有亭子,所以此戰發生的地點被稱為街亭。

關於司馬懿,必須說幾句。他和曹操在政治道路上有一點像。曹操當了丞相以後,倒是臉皮還沒厚到要馬上篡漢稱帝的份上,不過他的兒子給他代勞了。司馬懿倒是等到曹丕死後,馬上迫不及待的把曹真幹掉了,然後有樣學樣的讓自己的兒子篡奪了魏國,用晉朝取而代之。本來諸葛亮給他設計了一個圈套,傳說自己的墳墓中有絕世兵書。司馬懿知道以後,去挖了諸葛亮的墳墓,卻小心的讓部下檢查了一番以後發現書上有毒。本來諸葛亮知道司馬懿有個習慣,就是翻書的時候會沾口水翻頁,於是在書上下了毒。所以,司馬懿真能說的上是諸葛亮的死對頭。曾經有人這麼說諸葛亮和司馬懿,就是死諸葛騙過了活司馬,好像是鹵水點豆腐。意思是說諸葛亮死後,用一個假人曾經嚇跑過司馬懿,保全全軍安然撤退。但是司馬懿上當一次以後,第二次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背水一戰要想成功,是需要有幾個前提的。一個,是對方已經被你忽悠的飄飄然,認定己方不難對付,於是一擁而上,非要置己方於死地不可。一個,就是己方的人馬能頂得住對方的一輪攻擊,不會輕易的被擊垮。還有一個,就是足夠支撐到敵人的鬥誌鬆懈下來的時候。

所以馬謖的錯誤,在於他沒有想到,司馬懿竟然會按兵不動,圍而不打!

這就是讀死書太多的書呆子和實戰經驗豐富的將領之間的戰場上的區別。

不過趙括那個時候的情況又有點特殊。漢朝時候的將領,已經有機會係統的閱讀孫子兵法這類東西。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孫子兵法還隻是一家之言。趙國將領們自己也寫有一些作戰體會什麼的作為兵書。而且,紙張這個東西,是東漢的時候才有的。春秋戰國時期讀書的人,就算是學富五車,實際上看過的書,也不過是相當於東漢時期一本不到一千頁的書本而已,最多不過幾萬字。也隻有形容成汗牛充棟,大概看過的書才厚到現在一篇幾十萬字的著作。而到現代,一篇論文動輒幾千幾萬字,都是古人難以想象的。

所以趙括當時看的兵書算是很多了,但是問題是,這其中的知識含量也算不上很高。更重要的是,理論脫離了實踐,就容易讓人的腦袋走進死胡同。

再回過頭來說項羽。項羽破釜沉舟,帶領數萬大軍和數量上居於優勢的秦軍大戰數日。煙塵蔽日,殺聲震天。諸侯國的將領們看的大腿直哆嗦。最後秦軍終於不敵,敗退了。

可以說項羽的做法,和背水一戰的要義是符合的。第一,秦軍士氣並不差,看到數量相差不小的敵人,必然會以全殲為目的,所以雙方打的起來。第二,楚軍士氣旺盛,官兵作戰素質不差,於是最後終於打垮了秦軍。

而曹操在官渡之戰的時候,其實形勢也很險惡。

曹操一直到袁紹快要打過來的時候,才差不多解決了周圍的對手,但是還有一個孫策,是一個大威脅。但是袁紹就這樣來了。而且袁紹也想要釜底抽薪,在主力渡河之前,就早已派遣騎兵摸索情況。曹軍費了不少氣力,才對付的有個差不多。但是等到袁紹主力渡河以後,曹軍和袁軍對峙,袁紹依然不時的派遣騎兵,騷擾曹操的糧道。

別看曹操是主,袁紹是客。但是袁紹依仗自己的騎兵質量和數量都勝過曹操,保障了自己的糧食運輸的安全的同時,還不時的襲擾著曹操的軍糧運送。

等到許攸來投靠曹操,告知袁紹關鍵的糧食囤積地點的時候,曹操的馬已經快要餓死了,以至於曹操當時對許攸哭訴道,軍中其實隻有半日之糧了!許攸感歎曹操過日子居然過到了快要餓死的分上,終於吐露了他人生中最大的秘密:烏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