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薇(美國)
2012年的夏天,我在美國波士頓住了四個月,和幾個“8090”的中國留學生一起合租住在聯邦大道旁的一間小公寓裏。我所居住的這一帶,屬於波士頓的學院區,毗鄰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波士頓學院等幾所美國排名靠前的大學,有點類似北京海澱區學院路的意思。因此這一條大道兩邊的社區幾乎全部是出租給學生住的公寓,平時走在大街上到處都是各種膚色和族裔的年輕麵孔,每日穿梭的地鐵上也都是滿滿當當捧書的學生,書卷氣濃厚,青春氣息逼人。
我很愛在門前這條大馬路上散步,尤其是夜深時分,馬路寬闊,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不肯待在逼仄的公寓房間裏,他們活潑潑地坐在門前納涼,在台階上借著路燈讀書、談笑,有人在彈著吉他、伴著音樂輕聲唱歌。空氣清涼,路旁大簇大簇的百合花香氣濃鬱,晚歸的青年戀人借著沒有月光星辰的夜色親密交談,其中不乏華裔麵孔。我想起大家開玩笑的那句話,如何區別華裔ABC和中國來的留學生,就是看他的臉上有沒有一種不自覺的焦慮。而在這裏,每個人都有不慌不忙的神色,這個時候,這個場景總讓我有錯覺身在某個理想王國。 幾乎同時,微博上一則短短的幾十字,被我同齡的朋友四處轉發:“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但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麵向心靈的生活方式。(出自西班牙《世界報》)”
大家一邊轉發,一邊苦哈哈地自嘲著自己眼下正為“柴米油鹽精打細算的世故生活”。因為我當時正沉浸在一種“浪漫的人生、一種麵向心靈的生活方式”中,這種文字描述上的對比一下就把我擊中了,也讓我開始重新打量這種衝擊下的對比,重新思考出路。
此外,在寫這一章內容之前,我已經從本書主編王千馬那收到了前兩章作者的初稿,字字觸心:失去安全感的時代,價值觀缺失、信仰迷途的時代,一切被物化、標簽化的年代,沒有兩百萬連“中國人”這個關於民族國家歸屬的身份都不敢擁有,老實說,看得我很灰心。但不可否認,這兩位優秀的作者用其銳利的觀察和思考,一下看穿了我們這輩人最致命的死穴,也戳到了我們最現實的痛。
半年後我回到了北京,遇到了幾個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年輕朋友(因為我的專業關係這幾個年輕朋友都是體育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其中一個,是剛剛從印第安納大學體育管理專業畢業的碩士生,他放棄了美國公司的offer(工作邀請),回到北京加盟了一間很小的創業不久的體育谘詢公司,在北京工人體育場二樓一間小小的辦公室。他開始背著書包、穿著運動鞋每天擠公交上班,並自覺有“心靈的愜意”。
還有一次,我跟幾個中小學體育老師聊天,毫無疑問,他們都是80後乃至85後生人,他們談起了自己對中小學體育教育不足的擔憂,說起自己努力踐行改良後的教學方案,其中還有人談到美國最新的體育課教學視頻,我問他在哪裏看到,他微笑道,當然是Youtube。這令我吃驚了,因為這完全顛覆了我之前對於“中小學體育老師”這個職業的概念,我以為他們隻會吹吹口哨喊“一二一”呢。
舉這兩個例子是因為它極為平常,如你我身邊認識的同齡朋友身上發生的那些平常事。他們都是所謂的小人物,不是我們透過聚光燈鏡頭在電視屏幕上看到的那些光鮮形象,不是一個又一個80後CEO,他們沒有特定的pose(姿勢)擺在那裏供同齡人膜拜或豔羨,甚至他們有一樣的煩惱和無奈:孤獨的單身族、還太年輕沒有可以出聲的話語權、大多數還無車無房、更談不上穩定富足的生活保障,還遠不是世俗定義上所謂的成功者。
但是,他們身上均呈現了良好的品質,也就是如果讓我來定義並認同所謂“具備正能量的草根80後”的品質,即:身處一般階層,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而具備理性、務實的行動方式,在個人或社會現實生活中保持向上向善的姿態,不輕易放棄,對成功和理想有廣泛定義,不狹隘局促、有開闊眼界,因而在任何一件事情,哪怕很小的事情上,都保有眼界和執行力。
總之,認識自己、以更開闊的姿態過出獨特、有益的人生都叫做行動派。
這些有能力追尋生活價值並付諸實踐行動的年輕人,不管他處於何種階層,擁有何種職業身份、何種生活地位,都能積極影響自己、感染他人。雖然,“正能量”這個詞已經被濫用,但跟他們交談的那個過程,我的確感受到一種積極的被鼓舞的能量。
這種能量或大或小,但毫無疑問,這股能量如溪流彙海,大而發散可直達上層,福澤民眾;小則春風化雨潤澤心靈,點滴也許就能改變自己或者他人的人生。
等到快完成這部分內容時,在十月初的一個晚上,我在自己所任職的大學裏參加了一場新生的迎新晚會。新入學的孩子站在台上齊聲合唱:“想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世界等著我去改變……”他們略帶初登大學舞台的緊張和生澀,靦腆地微笑,最重要的是,他們臉上熠熠發光地刻著這樣的字眼:希望,憧憬,無盡美好的未來,盡在掌握。
這讓台下的我有片刻不自覺地澎湃起來,想起我12年前的青春,當時我也是帶著這樣三分不知天高地厚的天真和狂妄,覺得自己勢必成為這個國家和社會未來的發言人和革新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時代雖然過去,但是“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還好,12年過去,我也仍然相信。我輩正當年,希望永不落幕。
第十三章 反智時代,草根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