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全球嬰兒的公民訴求(3)(1 / 3)

第二十章 比比更健康,外國年輕人都在幹什麼

世界正被抹平。

——托馬斯·弗裏德曼

本章主要觀點導讀

歐洲失業率高,歐洲年輕人不如中國年輕人踏實肯幹。

歐洲年輕人買房壓力沒有中國年輕人大,所以還能找到空間追尋理想。

中國或許是世界上年輕人考公務員最多的國家。

中國的年輕人有些缺乏安全感,所以竭盡全力追求穩定。

生長在“C時代”的日本年輕一代致使日本缺乏活力,當經濟不好的時候,甚至不知道他們會做什麼。

如果你想在哪裏定居,就要成為那裏的公民,為那裏付出,而不是僅僅索取。

如今去歐洲的一些國家走走,會發現他們的年輕人怪怪的。很多人無所事事,其中不少甚至在街邊乞討,或者無家可歸,隻能睡在地鐵站的過道裏。走過他們身邊,我不禁跟身邊當地的朋友說,這些人就不能去找一份工作嗎,換作是我,就算是幹苦力,也比在街頭乞討強。當地的朋友告訴我,由於國家的福利太好,養懶人,他們都不太願意做吃力又賺錢不多的工作。

但是,回到寓所後我又仔細想了想,這樣的批評對歐洲年輕人來說或許又未免有失公允。打開計算機,我們很容易找到關於歐洲經濟不景氣的報道。例如:“根據英國《衛報》指出,3項刺激就業的政策預計2020年前將在歐盟創造1750萬就業機會,但考慮到過去2年以來的主權債務危機,歐洲年輕人的前途依舊暗淡,且危機使歐元區較為穩定的北方和正走下坡的周邊地區差距日益增大……其中西班牙目前失業人口超過400萬,占了全國勞動人口約1/4,許多西班牙人自嘲,他們可以稱冠的不隻是足球,在失業問題上也足以成為‘歐洲冠軍’。”

相比之下,雖然我們也抱怨中國的種種不如意,很多年輕人還過著“蟻族”或“蝸居”的生活,但至少還不至於如此不堪。年輕人的問題解決不好,對國家來說是重大隱患。不少國家和政權,都是因為沒有解決好“青年問題”,導致年輕人走上街頭,最終倒台。所以,歐洲各國的問題,都亟待解決。

不過,在歐洲這樣的已發展社會(developed society),問題似乎還不至於那麼嚴重。在歐洲年輕人身上,還是能看出很多值得中國“8090”借鑒的東西。比如,我在從尼斯到巴黎的火車上,遇到一名叫傑裏米(Jeremy)的年輕人,隻有25歲左右。上火車前,我看見他跟女友親熱吻別。他告訴我,他要去巴黎麵試一份工作。如果麵試成功了,他將到南極的一個小島上數年時間,沒有網絡、沒有手機、沒有現金、沒有女友……他跟我說,他覺得這樣酷極了。

其實,傑裏米的瀟灑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雖然他隻有25歲,但是他和女友已經在尼斯買了房子。房子很大,還有花園,但價格大概隻和你在北京市中心買套100平方米的公寓差不多。而且,貸款隻要20年就可以還清。

在歐洲,年輕人個人擁有住房的比例較高。但是和中國大部分年輕人擁有住房都是靠“啃老”不同,歐洲年輕人的首付一般都是政府給的。國內的一篇報道說:“在瑞典、芬蘭、荷蘭等國,福利部門根據年輕人的收入情況提供一定的住房補助,鼓勵年輕人獨立居住。如果住在父母家,也往往會支付房租。根據了解,城市居民擁有產權房比率最高的是美國,為68%,英國為56%,歐洲其他國家為30%到50%之間。”所以,這真是“國情不同”,中國年輕人偏向保守,大學剛畢業就被家庭、工作、住房捆綁住,自然很難再瀟灑起來。

人在30歲前,應該盡情地去體驗世界,可以不斷換工作、不斷換城市,趁自己還“輸得起”,應該挑戰自己,找尋適合自己的人生路。但是,中國的年輕人在大學畢業後,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過穩定的生活,這也是很有“中國特色”的。這種想要過穩定生活的表現之一,就是爭相報考國家公務員。《光明日報》的報道說:“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近日結束,資格審查合格人數約133萬人。據統計,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從2001年的3萬多人,到2011年的141萬多人,十年間猛增近46倍。國考報名通過審核人數已連續4年超過100萬人。國考已成為華夏大地最熱門的考試。”這些數字簡直讓人震驚。

我們不妨拿其他國家的公務員情況來做個對比。

先來看美國。從全美公務員的數據統計來看,平均年齡是45歲,平均工作年齡16年,平均年薪是56000美元(是普通勞動者平均工資的1.3倍)。但公務員擁有優惠的各種保險、靈活的工作時間以及較長的假期,其家人也能享受政府照顧。最有趣的是,美國公務員中擁有大學學曆的人不到一半,約占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