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堂教學的評估實驗指標(1 / 1)

音樂課堂教學的評估實驗指標

音樂課堂教學評估應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並以定量分析為主的方法進行評估。由於音樂課堂教學是多種因素的綜合教學,因此,應首先建立一個具有係統性的科學評估指標。其次,評估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以實現教學評估的客觀、有效性。

一、音樂課堂教學評估實驗指標要素說明

1、教學目的:(1)全麵性:教學目的符合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的要求,能全麵體現知識、技能、情感三個領域的教學任務。(2)可行性:教學目的能使絕大多數學生經努力後可以達到。(3)貫穿性:教學目的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均有所體現。

2、教學內容:(1)容量:能正確判斷學生的接受能力,課前所定的教學量與實際完成量基本相符。(2)詳略:能根據學生音樂學習的實際狀況對教學內容作出合理取舍,做到容易掌握的內容略講,難以掌握的內容詳講。(3)重點、難點:能突出重點,做到以重點帶一般;能準確估計難點,並有解決難點的具體方法。

3、教學結構:(1)邏輯性:各教學環節間能做到承上啟下、過渡自然、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具有較強的內在聯係。(2)節奏性:各項教學內容的安排能做到有張有弛、動靜結合、疏密相間,有鋪墊,有高潮。(3)組織性:能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需要(如唱歌、欣賞、樂理視唱、樂器教學等)合理組織、調整教學程序,設計課型。

4、教學方法:(1)啟發性:能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善於設疑、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獲取知識。(2)直觀性:善於運用錄音機、電視機、錄像機、教學掛圖等教學用具,使音樂教學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提高學生對音樂感受、理解的程度。(3)合理性:能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做到聽、唱、奏、創、議等多種教學手段的優化組合。

5、教師素質:(1)材料掌握:全麵理解、掌握教材,能背唱所教歌曲,能深入理解欣賞的作品,能牢固掌握音樂知識,能有表情地範唱、伴奏等。(2)教態:親切自然、精神飽滿。(3)教學語言:清晰、準確、簡練、易懂,用普通話教學。(4)板書:樂譜抄寫規範,善於運用板書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學內容。(5)應變能力:教學機智,善於按教學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方法進行調整,並能有效地處理偶發事件。

6、教學效果:(1)落實“雙基”:能完成教學目標所確定的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基本技能的教學任務。(2)情感培養:使學生正確理解、表現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3)教學氣氛:師生間相互溝通,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學習,課堂氣氛活躍。

二、評估實驗方法

1、音樂教學評估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定量分析:評估者先查閱“音樂課堂教學評估指標說明”。“說明”包括的具體內容表示了評估項目的最優標準。評估時,評估者根據執教者達到評估項目標準的程度,集中選擇一個能反映教學實際狀況的數值填入評估值欄內,並將選出的各項數值相加,得評估值總和。最後,根據評估值總和確定評估等等:好(90分以上);較好(80~90分);一般(60~79分);較差(50~59分);差(49分以下)。

(2)定性分析:在每個評估項目後寫出簡單評語,並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寫出對教學的總體印象。

2、教學特色屬附加值,加或不加入總分均可。

3、可進行形成性評估。形成性評估可分階段進行。可先進行診斷性評估,以分析教學諸因素的合理性,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以後的評估則可用以測定改進教學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