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研究式學習和創新教育(1 / 2)

略談研究式學習和創新教育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更是人才競爭的時代,而人才的培養,主要靠學校教育。一個學生的成才,其各方麵的綜合素質固然重要,但其學習方法同樣也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先進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尤其顯得重要。近一兩年來,“研究式學習”(也稱“探究式學習”)開始興起,它以其先進性和科學性很快得到廣泛認同。這裏我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研究式學習”方法,談談自己的一點夫淺的想法和做法。

首先,我認為方法是與習慣緊密相連的,再好的方法也是由習慣形成的。要在學生中提倡“研究式學習”方法,首要的就是要抓學生的學習習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因,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預習的良好習慣,依照教研組倡導的語文預習“三讀六題”法,狠抓落實。所謂“三讀”,即:(1)初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然後查工具書,將相應的讀音和釋義旁批在書上。(2)帶著問題去讀。給自己提出以下問題:該文的中心是什麼(中心論點或向我們介紹了什麼知識、講述了什麼故事等)?用了哪些材料表現中心(用哪些論據證明中心論點,用了什麼方法論證,或用了什麼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征、用了哪些方法描寫人物等)?安排材料的順序何在?文章結構有何特點?(3)感受語言特色。將文中精美詞句用浪線劃出,體會其韻味。“三讀”後,為了鞏固預習收獲,還要在預習本上完成以下“六題”,即:(1)抄寫生字並注音。(2)解釋詞語。(3)抄寫優美詞語。(4)抄寫優美句子(特別好的要收錄到精美語言集錄中)。(5)讀後認識或心得體會。學生就“二讀”、“三讀”中感知到的某一點或幾點談談認識或心得,不必麵麵俱到。可以在文章的中心、表現中心的方法、語言風格、寫作技巧(諸如開頭、過渡、結尾等表現出來的特色)等方麵多下功夫。(6)提出疑難問題。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大多基本上能按上述方法和要求預習並做好練習。我堅信,隻要堅持這樣做下去,就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進而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

其次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渴望獲取新知識的心理,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願望,逐步把他們引導到“研究式學習”方法這一科學的學習方法上來。在這一點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由興趣而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再引導他們掌握科學的方法——“研究式學習”法,特別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使之成為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強烈的探求知識的欲望,進而開始“研究學習”。同時加強對學生“研究式學習”方法的正確指導,發揮學生對知識的領會理解的潛能。鼓勵學生在理解中“研究”,在“研究”中理解,在“研究”中不斷發現問題、尋找答案。這就是“研究式學習”。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研究得深刻,從而培養和激發學生刻苦鑽研和努力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