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四步曲”(1 / 2)

作文教學“四步曲”

語言既是思維的現實,又是寫作的第一要素,前蘇聯作家裴定說過“有結構不完整的好作品,但語言失敗而成為好作品的卻不曾有過。”而學生作文差,大多差在語言。可見提高學生語言的水平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關鍵。我想如果在作文教學中,注重“聽說讀寫”這四步,訓練學生的語言,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聽,奠定寫作的起點

語言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必須通過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的反複實踐,才能得以發掘和提高,才能使語言符號在大腦中反複進行加工,而形成許多組塊或模板,以致達到自動化的程度,也就感受語言,才能運用語言,中學生學習語言也是如此。所以“聽”是奠定學生作文的起點,那麼教師在“聽”方麵如何培養學生的作文語言呢?

指導學生聽,聽老師讀範文,聽同學談想法。

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在聽別人說話時,不能漫無目的的聽,光用耳朵機械的聽,要邊聽邊分析、領會、摹仿、記取。這樣,既能獲得說話的內容,又能學到說話者的技能。

聽老師讀範文。範文的語言是近乎典範的寫作語言,學習它,能有效的熏陶學生的作文語言。當然,教師在讀範文時,應掌握動用語言的技巧,如語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相合,語速快慢相宜,疾徐相間,語言色彩明朗,愛憎分明等。盡量做到傳神傳情,傳達出範文的情味,情趣和情調,使學生從範文作者本身觸摸到情感流程,又在不知不覺中將感知轉化成了自己作文語言的能力。

聽同學說想法,“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當別人在一塊議論文章謀篇布局,選材立意的時候,在旁邊認真聽,一定受益非淺。

這樣,在聽的過程中,接受別人新的信息,就會茅塞頓開,從而奠定了寫作的起點,靈感就會如奔湧的泉水汨汨而來。

二、說,開拓寫作的思路

如果說“聽”是學生語言的吸收,那麼“說”則是學生對語言的輸出和運用,鍛煉學生說的能力,也是實現學生從口頭語言到書麵語言的關鍵,同時重要的開拓了學生的思路。學生作文時,教師應該告訴學生把自己的思路說一說,說給別人聽,征求同學的意見。進行爭論解釋。通過這樣的說,學生定會豁然開朗。

教師在主講作文時,更應該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可以把一篇典型的作文抄要黑板上,或提前抄在白紙(有條件的。可以用投影儀投出來),讓學生集體會診。在會診前,可讓小作者自己先說說怎樣構思,立意,選材,成文的,然後讓學生集體會診。根據青少年好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他們定會暢所欲言,各抒已見。通過這樣的說,既能使小作者本人意識到自己作文的不足,明確改進的辦法,又能使其他學生領悟到別人的優點,自己以後學習,認識自己不足的地方,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從而避免了少走彎路的現象。同時,通過這樣的說,也能提高學生有作文意識,調動了他們寫作的重要性變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聽取為主動參與,避免了過去那種隻看分數往桌肚子一塞了事的現象,以後作文的思路也大大開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