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內、課外結合,教改、教研並重
一、關於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
1、學生學得好遠勝於老師教得好。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材的精練、實用、高效,老師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環境的舒適等,都是外因,最終還是要通過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活動來起作用。因此,在高一年,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主動探究性學習的良好習慣,就顯得特別重要。
2、以課文為語文教學的例子,增加課外閱讀量。
“課本隻是個例子”,葉聖陶先生如是說。這也告訴我們,不要唯課本論,不要把課本當作教材的全部。如果老師隻是把“例子”(課本)講解分析得再明晰透徹,卻不讓學生去接觸生活實際,不去從生活中采掘大量鮮活的知識,不去做適量的“習題”,那麼學生也不可能把所學的知識遷移為能力。所以,我在高一階段教學過程中力求壓縮講授課本的時間,盡量地多給學生一些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機會。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課外活動應該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如果沒有處理好語文教學和課外活動之間的關係,就無法把語文學科教好。據我所知,幾乎在所有學校裏,語文學科都處在相對弱勢的地位,學生課餘用於學習語文的時間幾乎最少。而語文學科的特點又決定了不能僅僅靠課堂教學來完成,必須以課外活動為依托,這個矛盾沒有設法解決清楚,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隻能是一句空話。
3、沒有知識的積累,就很難有能力的提高。
高一階段正是打基礎的時候,必須有計劃的認真的紮紮實實的做好這項工作。還必須明確語文學科各階段的目標。語文學科沒有明顯的階段性。以前報道過的任小艾帶的初三畢業班作高考語文試卷,平均成績超出北京市總平均分3分多就是很好的證明。因此,語文老師應該想辦法把語文學習的大目標分解為若幹個小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每一個階段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因而不敢放鬆。
二、關於閱讀教學
1、壓縮課文的授課時間,一般課文用1--2課時來完成。為了壓縮課文的授課時間,首先要簡化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每一堂課隻要求達到一個目的。每一篇課文的內容都包羅萬象,想麵麵俱到、毫無遺漏的教給學生,不僅沒有必要而且沒有可能。俗話說得好:“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從教學效果來說,必要的舍棄是應該的。理想的教學目標設計應該是從宏觀進行,一學期、一學年的教學目標放在一起看,是一個係統的整體。但落實到每一節課,就必須有每一節課的目標和教學重點。其次,能夠不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就盡量不放在課堂上講,這也是壓縮授課時間的辦法。課前預習工作要落到實處,每一節課所布置的預習任務都要有具體的、明確的、可操作的,便於老師檢查的。粗讀課文,疏通文義,分段歸納段意等一係列工作,完全可以在課前完成。字詞以及文學常識和文化知識,可以在開學初切塊分給班裏的每一位同學,由他們組織整理,上課前三分鍾抄在黑板上,底稿上繳,一月整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