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鈺紅文靜地笑著低下頭,謙虛地說:
“還可以。”
停了一會兒,她抬起了頭,望著孫贇問道:“孫老師,我們這兒的冬天怎麼這麼冷啊?”
孫贇看了看她那凍得有些發紅的臉蛋,還有那雙像一汪秋水般的眼睛,然後他望著那白茫茫的遠山說:“這主要是地球公轉造成的。地球除了自西向東自轉外,還在由西向東地圍繞太陽公轉。自轉一周是一天,公轉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轉時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地軸與公轉軌道麵斜交成66。5°的夾角。而且這個夾角不管到它轉到哪個位置總保持不變。因而在公轉過程中,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位置就總在變動。有時在北回歸線,有時又經赤道移到南回歸線,一年時間裏,太陽光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這樣就形成春夏秋冬。這是因為太陽光直射的熱量比斜射的熱量大,陽光直射到哪裏,哪裏就炎熱、溫暖。春秋兩季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一帶,地球的南北半球獲得的熱量均衡,這時也正是南北半球的春秋交替時節。等到太陽直射點移到北回歸線時,我們這裏就變成了夏天,這時北半球獲得的熱量比南半球多,而這時的南半球就像我們現在的冬天。每年當冬季到來的時候,也就是現在,太陽的直射點向南回歸線移動,它離我們越來越遠,所以我們這兒也就越來越冷了。”
“啊,是這樣啊。那,孫老師您說咱們國家的南方也這麼冷嗎?”郭鈺紅眨著好奇的大眼睛又問道。
“不,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是熱帶,那裏終年是夏天,由熱帶向南北兩極過度,氣溫是逐漸降低的。從我們這裏,到地球的赤道之間是越往南溫度越高。我國的南方,緯度較低,有的沿海省分地處熱帶,所以那裏還是夏天。”
“啊,老師,您去過南方嗎?”
“還沒有,不過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會像候鳥一樣的奔向南方。”
“候鳥?您說的是燕子嗎?”
“還有大雁、野鴨、丹頂鶴之類的,都是,它們很會選擇大自然,適應大自然。其實人們在某些方麵應該向候鳥學習,遵守自然規律,不違背大自然,讓最美好的人生在最美好的大自然中度過。”
“老師,我也要做候鳥,也想跟您飛到南方去。”郭鈺紅不無天真地望著孫贇,像在等待他的表態。
孫贇回過神,看著郭鈺紅,疼愛地說:“看你都凍成一團了,還怎麼飛,快跟我去辦公室暖和暖和吧!”
“噢,不用了,取鑰匙的同學回來了!謝謝老師!”
“不用謝!”孫贇看了看拿著鑰匙的同學,又親切地囑咐她們道:“那就快回宿舍休息吧!”
“老師再見!”郭鈺紅和另一個女生向孫贇擺手道。
“好,再見!”孫贇同樣擺手回答她們。然後又走回辦公室。
學校的生活是快樂的,然而快樂的時光往往是轉眼即逝。一晃又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但這時孫贇的知識更加豐富起來。教學中,他積累了更多的經驗,他把大學英語三、四冊也都攻讀下來。這個還沒畢業的高中生,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就把大學英語的主要課程攻讀下來,可以說是一個奇跡,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或者說,這對於有的人來說簡直就不敢想象。他現在不等學生來找他,就在休息時間去教室裏主動幫助學生解決難題了。
一天,孫贇在教室的窗外看到教室裏一些學生在上自習。他發現郭鈺紅此刻正皺緊眉頭,好像遇到了什麼難題,他馬上推門走了進去。原來郭鈺紅此刻正在為英語的一處語法迷惑不解。孫贇走過去問道:
“遇到難題了?”
“啊,老師,我這個地方不會了。”
“自己能想明白不?”
“不能。”郭鈺紅一歪頭笑著說。
“好吧,我給你講講,英語的句法和漢語的句法有些不一樣……”
於是,孫贇將這個難點給郭鈺紅同學講了一遍。郭鈺紅皺著的眉頭,一點點的舒展開了。而後,孫贇又走到其他有問題的同學桌前去解答下一個難題。這時,一個男生拿來一篇古文問孫贇道:
“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搞不明白。”
“什麼問題?說吧。”
“就是這篇古文。”那個同學指著書上說。
孫贇一看,馬上抬頭說:“啊,《兩小兒辯日遠近》哪。”接著他把原文給背了下來。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然後,孫贇笑著問那個同學說:“你是想知道兩小兒的說法誰是誰非,對嗎?”
“對,老師,他倆誰說的對啊?”
“首先肯定,從結果的比較來看,後者的答案稍微貼近,但二者的理由都不夠確切。”接下來孫贇解釋說:“表麵看來,兩小兒的理由似乎都有道理,但他們隻看到了現象而脫離了實質。我們看,甲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其理由是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蓋,而到中午時卻小得像盤子,也就是說,他認為離我們近看著就大,離我們遠看著就小。他這種用目視物體的大小來判定發光的太陽距離遠近是錯誤的。而乙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在中午時離人近,其理由是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涼爽,而到中午時感覺特別的熱,也就是說離我們近就熱,離我們遠就涼。這種判斷的理由也不夠確切。”
“我們先分析一下甲小孩的判斷理由,他把發光發熱的天體與一般的物體等同對待來判斷太陽的遠近是錯誤的。如果用地理知識來解釋,太陽剛出來時光線是斜射地麵,給人的感覺,光線不像中午時那麼強烈,所以透過大地早晨的濕冷空氣,人們敢正視,顯得太陽的磅大。等到中午時太陽在我們頭頂,太陽光是直射或近似直射地麵,因而太陽光亮強烈,使我們的肉眼不敢正視它,好像比早晨小得多,但這不能因此就判斷它中午時離我們遠了。”
那麼,說乙小孩判斷的結果是正確的,是從幾何角度來解釋的。說他判斷的理由不充分,是因為辨別太陽的遠近不能隻根據冷熱程度,而且還要看到它的實質,就是太陽光線的直射與斜射造成的冷熱變化關係。因為陽光直射溫度較高,其現象是相對於斜射時的太陽比較近;而陽光斜射時溫度比較低,其現象是相對於直射時的太陽比較遠。其實,從天體角度來看,太陽光照到地球表麵各點的遠近差值,即直射與斜射的遠近距離差別是微不足道的。但產生太陽的“大”與“小”和“冷”與“熱”的變化主要還是陽光的直射與斜射所傳導的溫度不同而造成的。”
“啊,是這麼回事,我以為兩小兒說得都對呢!”男生摸著自己的腦袋感悟道。
“你可以在陽光下,用同一個物體在同一個位置上變換角度,來感受陽光的直射和斜射所獲得熱量的不同去進行比較。”孫贇建議道。
接著孫贇又說:“在知識麵前是不可以有半點虛假的,不能隻看事物的表麵,應看到它的實質,我們要刻苦鑽研,虛心探討,把知識學懂學通,必須做到實事求是。這樣才能真正把握知識。”
幾位同學都圍在孫贇的身邊,高興地說:“老師,您的知識真豐富,我們都喜歡您!不像教曆史的那個副主任,他真邪性,我們都不喜歡他。”
“不要這樣評論老師,我隻不過是比你們早學了幾年,所以知道的就比你們多了一點,你們將來學到的知識會比我掌握的知識更豐富。”然後,孫贇回到了辦公室。
北方的嚴冬刺骨的冷。有一天,一邊教學一邊自學的孫贇在辦公室裏感覺到有點疲勞,於是他就走了出去。來到室外,他看見操場上有兩位體育老師正在鍛煉身體,便感興趣地走了過去。其中的一位體育老師作完一個體操動作,看著站在一邊的孫贇,納悶地問道:“孫贇,看你平常也不鍛煉身體,總是一個勁地學啊學的,怎麼就不見你的身體虛弱呢?”孫贇笑著反問道:“誰說我不鍛煉身體?你看我現在就給你們作一套動作!”說著他就在潔白的雪地上叭!叭!叭!連作幾個空翻,然後到單杠前站住,接著又“噌”的一下,上了單杠作著引體向上的動作。那動作特別敏捷、輕柔而又優美。兩個體育老師見此情景,連連拍手叫好。
“啊呀,啊呀!孫贇你變了,你變大發了,你的性格和身體都變了。”
“怎麼變了?”孫贇下了單杠笑著問。
教體育的張老師十分認真地說:“你初中畢業的時候,身體瘦弱,好像來股風就能吹倒似的,可是現在,你變得結實了,不過,你的動作還是挺輕柔的。”
另一個體育老師也感慨地說:“你的性格也變了,初中畢業前你還是一個淘小子,可是現在你卻變得穩重、沉著了,真是變化之大啊!”
“啊,為人師表嘛,再說,這也是上高中時在那苦難歲月裏鍛煉的結果啊。”孫贇非常感觸地說著過去,鍛煉了一會兒身體之後,又和兩個體育老師一起回到了辦公室。
這個在高中時期深受磨難的孫贇,如今生活得非常幸福。更進一步地說,在經曆了幼年喪母、青年喪父之苦和以前在學校裏經常被同學欺負的他,總算在這個校園裏得到了暫時的安慰。他那矯健的身影有時在講台上繪聲繪色地講課,有時在教室的過道裏來回走動著給學生們輔導,有時他也來到操場上散步休息。日複一日,他那英俊而親切的笑容已深深地印入學生們的腦海裏,他那悅耳動聽的聲音常常地回響在學生們的心中。他和學生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世事難料,沒過多久,孫贇就遭到了別人的誣陷,讓他大難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