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調查中,有22.2%的學生強調,自己進行課外閱讀是為了積累知識、加強修養。他們普遍認識到知識經濟時代對於人才的苛刻要求,所以,他們意識到,課本的知識是有限的、單一的,不能滿足自己全麵發展的需要,這些缺口必須通過課外閱讀來彌補。這其中,又有47.8%的學生將課外閱讀的收獲表述為“擴大了知識麵”,這些收獲,又進一步推動他們深入持久地進行閱讀。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一位學生酷愛法律方麵的書籍,當問及原因時,他自豪地說:“我們要成為一名律師。”可見,在這位學生這裏,課外閱讀已經成為其實現自我理想的重要一環,是他的一種理想性自我調節行為。
有些中學生把課外閱讀視作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切實認識和體驗到了課外閱讀對於促進語文學習和提高考試成績的作用,同時,他們認為自己作為學生,就應該把每一門功課學好(包括語文),考試就應該取得好成績,為此,一切有利於學習和考試的事情都應該努力去做,包括讀課外書。所以這些學生同樣會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有的甚至放棄休息時間。這種課外閱讀實際是一種應該性自我調節行為。
調查結果顯示,有7.1%的學生屬於這種類型,他們進行課外閱讀是為了積累知識,應付考試(主要是語文考試),其中,有的學生認為多讀書可以培養語感,提高閱讀能力、閱讀速度;有的學生認為多讀書可以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手法;有的學生認為多讀書可以豐富文學常識,應付填空題。他們相信,這些對於語文考試是及其重要和有用的,是要取得好成績所應掌握的。可見,這類學生的課外閱讀雖是出於自我提高的動機,不過,其功利性很強,以提高考試成績為直接目的。
以上兩種閱讀行為都是出於自我提高的目的和動機,因此都具有自主性,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相當有利,不過,這種課外閱讀同樣需要教師的引導。(1)要引導這類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對自我發展做出恰當的分析和預計。由於受年齡和心理因素的限製,他們往往會對自己做出不切實際的評價,尤其是第一類學生,經常會對自我的評價和發展估計過高,從而為自己加上了不必要的過重的包袱,有的會因為目標的無法實現和希望的破滅而悲傷、沮喪,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習形成負麵影響。因此,教師應在對其上進心和閱讀行為進行積極強化和肯定的同時,幫助他們進行恰當的自我評價,準確地進行自我定位,使他們自我提高的需要切實轉化為適宜的學習和發展動力。(2)要引導他們協調好閱讀和休息的時間。這類學生對自己要求嚴格,有的近乎苛刻,尤其是第二類學生,經常會因為無法完成他們視為應該的課外閱讀而放棄休息或者陷入深深的自責和憂慮,以致耽誤正課的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向學生闡明休息和健康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確學習和考試的作用,樹立對學習和考試的正確態度:學習不僅僅是學生時期的任務,而更是貫串於人的一生的,是終身學習;學生的任務也不僅僅是學習和考試,而是要實現自我德、智、體、美、勞的全麵發展,身體的健康和學習、考試的成績同樣重要。
(三)自我滿足。
有的學生的課外閱讀完全是出於興趣,僅僅是喜歡而已,讀物能滿足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產生積極的體驗。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僅僅因為自己感興趣而讀課外書的學生占36.5%,他們有的讀到了有趣的人和事,有的獲得了新鮮感,有的在讀完後有成就感、滿足感。這些讀書後的收獲,使他們對讀書產生了興趣,並形成了習慣。他們讀書並沒有直接的功利目的,似乎課外閱讀成了他們的一種動力定型。這類學生的課外閱讀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沒有特定的目標和計劃,隨心所欲,具有散漫性。其實,這樣的閱讀未必有利於語文學習,所以,教師對待這類學生,應在維護、保持其現有閱讀動機的前提下,向其進一步講明閱讀對於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深化其閱讀動機,使其課外閱讀向著促進語文學習和人格成長的方向發展。
(四)自我慰藉。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一類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隻是為了“填補課外無聊的時間”(他們自己的話)。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這類學生有的性格內向,行為怪僻;有的脾氣暴躁,行為粗野;有的生性傲慢,放蕩不羈。但無論性格秉性如何,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朋友或朋友極少。他們缺少朋友,而沒有了同齡人之間的交往,所以,他們精神空虛,課外生活十分孤單,為了彌補這個空缺,他們隻得自己尋找途徑,這樣,有的學生就將目光投向了課外讀物,在書中尋找朋友,進行對話。而有的學生卻去網吧、酒吧、歌廳、舞廳等場所,發泄自己多餘的精力(有一部分不讀課外書的學生就屬於此類情況)。
麵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行為和處事原則,深入其心靈,與其展開對話,從根本上改變他們行為的自主動機,而不僅僅是教給他們讀書方法或處事原則。隻有心理健全了,學生的各種行為才能向良性發展,讀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此外,還有4.7%的學生不讀課外書,原因主要有:沒有時間(課餘時間被繁重的作業和各種學習班占據),不感興趣,看不懂等等。針對這些情況,教師也應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指導,爭取排除學生課外閱讀的幹擾因素,使其自覺主動地進行閱讀學習。
總之,從學生的課外閱讀這個自我行為活動入手,可以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思想狀況甚至生活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若從根源入手,把握學生課外閱讀的動機、原因,就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各種情況,拉近與他們的距離,有目的地強化、指導其閱讀,同時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和人格的全麵發展。可見,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又為教師打開了一扇關照學生心靈的窗口,使教師能夠更好地改進教育教學工作,促使學生更好地實現自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