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理的角度來講,要讓員工樹立起保衛公司安全的意識,絕對比買一套強大的病毒軟件更加重要。如果競爭對手在小區內對企業員工進行監控,他們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取相關資料。
事實上,世界各大公司為了在內部強化保密措施,專門設有首席信息官來負責保密工作。他會提醒企業管理層麵對應予保護的商業秘密實施保密的措施,同時監督員工在各個保密環節執行情況。
例如,西門子公司從硬件設備上防止員工拷貝公司資料,根據級別區分,公司的大部分員工電腦是不能安裝軟驅和移動硬盤接口的。而IBM公司規定每個員工隻有三次查閱同一文檔的機會,並且這三次查看的時間、地點、原因都會被嚴格的記錄下來。
如今,在這高科技化的信息社會,企業內部信息就是經濟價值,就是生產力。在工作中,任何一點細節的疏漏,都會事關大局,牽一發而動全身;而且都會通過放大效應而突顯其重要影響。現代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都是企業運轉的重要環節,每個人的工作質量都有可能給企業的命運帶來巨大的影響,為此,我們必須要專注工作,處理好每一個細節。
小錯誤,大災難
生命中沒有小事的累積,就沒有大事的成功。因為,每一個小事上的錯誤,都會造成前功盡棄、滿盤皆輸的後果。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事故和災難的發生,常常不是由於嚴重的錯誤引起的,而是起因於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錯誤”。
2003年1月16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發射升空80秒後發生了爆炸,飛機上的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全世界一片震驚。事後的調查結果表明,造成這一災難的“真凶”竟是一塊脫落的隔熱瓦。
雖然我國的衛星發射技術一直處於世界前列,並有著多次成功的經驗,但也難免澳星在發射中爆炸。後來官方公布的原因是:配電器上了多了一塊0.15毫米的鋁片。
現在很多人好高騖遠,不能安心踏實地工作。日常工作中出現一些小問題也是聽之任之,司空見慣。芝麻大的一點小錯誤,不用那麼認真地計較,小題大做根本沒有那個必要。以致許多人自豪地宣稱“小錯誤不斷,大錯誤不犯”。豈不知,小錯誤會也會變成大災難,引發難以想像的嚴重惡果。
一架美國大陸航空公司的客機從巴黎機場起飛﹔在起飛過程中,發動機外表的一個金屬緊固件脫落,掉在了跑道上﹔5分鍾後,法國航空公司的協和客機也從這條跑道起飛,左起落架的一個輪胎壓在這個金屬緊固件上,導致輪胎爆破﹔一塊很大的輪胎碎片碰巧擊中飛機左翼下方,產生的衝擊破壞了位於左翼上方的一個油箱密封口,導致燃油外泄﹔而另一塊輪胎破片恰巧擊中起落架控製係統的一根電源線﹔電源線的斷頭打出火花,點燃外泄的燃油,導致飛機起火﹔此時飛機尚未離開跑道,塔台指揮人員發現了情況,立即警告協和客機機長,機長未能判明事故狀況,在飛機已經超過折返速度的情況下決定繼續升空﹔起飛70秒後,飛機失控墜毀。
這場重大事故就是一連串小錯誤導致的結果。在這個小錯誤的鏈條當中,每一個單獨的錯誤都可以被避免,單獨發生或以另外的次序發生,也不會造成重大損害,但恰恰以這種順序,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在世界臭名昭著的安然公司破產案中,同樣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樣小錯誤不斷發展、延伸,直至摧毀整個公司的過程。
安然原本是美國一家合法經營的跨國企業。20世紀90年代後期,該公司企圖在股市中大撈一筆,於是成立了幾家海外合夥公司,避人耳目將公司的資金轉往這些合夥公司,進行高風險資產的投機交易。然而,2000年初,金融泡沫開始破裂。安然通過合夥公司進行的投機交易很快出現巨額虧損。安然無法向投資人交代,千方百計地以謊報利潤的辦法來衝銷蒙蔽這些虧損。
根據美國法規,銀行有責任對客戶的行為進行監督,並將可疑行為向主管部門報告。安然首席財務長安德魯·巴斯托為進行虛假對衝交易,曾經在摩根大通的一家分行裏一天開設了700個賬戶。然而,摩根大通的有關人員並沒有意識到一場陰謀正在進行。
在安然公司內部,事情也遠非人不知鬼不覺。2002年1月20日,公司的一位高級職員沃特金斯向時任公司董事長的雷伊發出了一封電子郵件,詳細而準確地列舉了公司各項涉及財務詐欺的事項。然而公司高層卻仍然企圖掩蓋真相。在這“小錯誤”的發展過程中,本來有很多機會可以避免安然事件的發生,但是所有機會都被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