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語文“三個一”活動(1 / 2)

搞好語文“三個一”活動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發展人的智力,培養人的品德,訓練人的能力,為社會培養全麵發展的合格人才,語文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學科,也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學生語文素質的高低,直接製約著其他學科的學習,因而搞好語文學科的素質教育,應該是整個基礎階段實施素質教育的龍頭產業,下麵就語文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語文重在養成好習慣。

1、習慣,指在長時間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和風尚。具體到語文學習,主要指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在較長的時間裏不懈的努力。在教學中,我著重促使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麵習慣養成。1、規範的書寫習慣。初一新生的第一節語文課,我就想他們明確提出這方麵的要求,無論是作業本,課堂筆記本,還是其它形式的書麵材料,都有統一的書寫規範,字體端正,字跡清楚,不寫繁體字,不寫已經廢棄的簡化字。通過摸底,了解全班學生的書寫情況,對於書寫基礎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字體端正,字跡清楚的基礎上,力求把字書寫美觀,寫字基本功較差的,在加強基礎練習的同時,務必把字寫清楚。在這方麵的訓練,不厭其煩,不厭其細。字的顏色讀有同一要求。除對學生有高標準要求外,教師在這方麵更要做出表率,特別是上課的板書,對學生所起的作用是相當大的,應充分利用好這快陣地。另外拿出適當的時間,開展寫字指導,寫字展覽對激發學生寫好漢字的欲望、班內形成良好的寫字、練字氛圍都是必要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這種寫規範字的習慣已逐步養成。2、勤於積累的習慣。根據新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精神,初中語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提倡多讀多寫。課內積累不需要多說,通過課本上精選的課文的感悟,把握課文接受文化熏陶,進行語文積累,,全麵提高語文素質。為搞好課外閱讀的積累,在學習當中開展了每周五個“一”積累活動,每人建立起閱讀筆記本,利用空餘時間積累素材,“五個一”即一首詩詞,一句名言,一篇美文,一朵思想火花,一篇周記,作為周作業定期上交,教師親自批閱,評出優良中差,定期評比,定期展覽。雖然這是額外的工作量,但從長遠看,勢必帶來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有利於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又是值得的。積累的另一方麵就是讓學生多背誦,除課本上規定的篇章片段外,教師會選一些精彩的文章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背誦。分析文章風采格調、層次脈絡、表達方式、思想感情等,久而久之,語文水平就會提高。3、經常練筆的習慣。課外練筆,一直是語文教學大綱倡導的內容之一,中學生課外練筆的作用和意義是多方麵的,教育家葉聖陶在三四十年代就反複闡述過,他分析說:要靠教師出題每周一作,未免回數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課外練筆的形式不拘一格,象上麵提到的每周五個一裏麵的一朵思想火花、一則周記即是練筆的方式。在生活學習中隨時有了感悟,靈感,隨時記錄下來,回顧一周中選擇有的材料進行加工創造,一篇象樣的周記就誕生了。除周記外,學習生活中、的小結,讀書感想,觀看影視片後的小評論,跟父母老師的思想交流材料,跟親朋好友的通信,甚至是檢討書等,都讓學生以練筆的心態去對待。對於協作較好的同學,鼓勵他們去創作。有些學生就利用假期創造出了小說、童話等。雖然還有些幼稚,但這種協作的欲望極大的促進了他們的協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