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學應淡化文體(1 / 2)

高中作文教學應淡化文體

一直以來,文體教學都是中學作文教學包括高中作文教學的重心。主要有以下原因:1、舊教材的影響,舊教材大都是按文體編排。解放以來,語文教材作過幾次大的變革,但大都隻是在選文上有變化,單元編排體例都是按文體編排,並插入相關文體知識介紹,隻有2001年開始使用的《全日製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語文》不分文體組織單元,但隻使用了一屆又恢複了按文體組織。2、舊教法的影響,閱讀與寫作中都過於強調文體特點。舊教法總是根據文體相關知識進行閱讀和寫作教學,記敘文就強調“六要素”,議論文就講究論點、論據、論證。說明文就抓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等。3、教師素質的影響,現有的教師大都是學的舊教材或是舊教材培養出來的教師的弟子,照老套路駕輕就熟,一旦放開就手足無措。我們認為,文體教學對學生的寫作入門無疑有重要作用,但整個中學階段都一味泥於文體教學,卻是有害的。準確的說,根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文體入格應該主要是初中階段的事,高中生人生觀、世界觀逐漸成型,高中階段的作文教學重點應該放在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培養、張揚學生寫作個性上。本文主要討論高中作文教學。

我們認為,在高中作文教學中過於強調文體教學,後果主要有以下一些:1、限製了學生的想象力,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2、滋長學生說假話、套話、廢話的現象。3、影響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導致高中階段學生的作文能力整體素質的下滑。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學生在個人日記中語言生動活潑、情思飛揚、才氣逼人,可一旦正式作文,就麵目可憎,江郎才盡,這正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學失策造成的嚴重後果。

因此,作者認為,為了順應時代的要求,跟上語文教改的步伐,在各種作文新理念紛紛引入的今天,我們應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淡化文體教學。理由如次:

首先,我們要解決一個問題:一篇好文章的標準應該是什麼?是符合文體形式嗎?是中規中矩嗎?肯定不是!一篇好文章應該是能準確清楚、生動形象地表達作者的思想、觀點、看法、情感的文章。文章的形式應該是為內容服務的,放棄對學生的才思、情感的培養,一味地去強調文體形式,無異是舍本逐末,緣木求魚。文體知識是好講,也可以說必要,但學生初中就已經學過,到高中還一味去炒陳飯,學生能有多大興趣?學生怎能不厭煩!甚至有教師在高考閱卷場上仍不去關注學生情感內容的表達,死揪住學生的文體形式,真是貽害莫大。

其次,文體本身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大家知道,我國最早的文體概念是“詩歌”和“散文”,並且“散文”的概念是相當籠統而模糊的,包括諸子散文、曆史散文、甚至神話傳說,我想,甚至諸子、曆史學家們在創作之初,也未必知道自己在作散文吧?就以“詩歌”而言,四言而至五言,五言而至七言,“詩”而至“詞”,“詞”而至“曲”,舊體詩而至新詩,有哪一種文體是恒定不變的?我們正在高喊素質教育的口號,張揚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大旗,為何又要拘泥於現有的文體形式,扼殺學生活潑的創新能力呢?即使魯迅先生的文章,尚有許多我們的選家們在歸類時也舉棋不定,時而收入散文,時而收入小說,時而放到記敘文,時而放入議論文,最後籠而統之收入“雜文”,為何要對我們的中學生如此苛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