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初中課堂教學行為現狀分析與優化策略(5)(1 / 3)

(2)導入行為

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主要是要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明白學習的目標和任務。那麼,在每堂課的導入階段,老師能否清楚地向學生說明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呢?筆者把這個問題分為“完全不能”、“很少能夠”、“基本能夠”、“完全能夠”4個層次,以此來調查教師課堂教學目標導向的情況。初中課堂教學目標導向情況良好。“基本能夠”、“完全能夠”累積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語文91.1%、數學92.3%、英語91.9%,僅有少數學生認為教師“完全不能”、“很少能夠”在導入階段清楚說明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從年級分析,七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目標導向情況明顯優於八、九年級。

隨年級升高,學生在數學上選擇“完全能夠”的百分比從七年級的75.5%,分別下降到八年級的58.1%和九年級的59.2%。其他學科在年級上無顯著差異。

(3)聲像呈示行為

聲像呈示是現代課堂教學常用教學手段之一,為廣大一線教師所喜愛。那麼它的運用效果如何,對教學究竟有多大的助益呢?本研究從聲像呈示行為對學習的幫助程度和聲像呈示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配合度兩個方麵進行調查。筆者以“您覺得老師課堂教學時使用聲像媒體(電腦、幻燈片等)有助於您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嗎?”為題,分“沒有幫助”、“幫助很小”、“幫助一般”、“幫助很大”四個層次,調查聲像呈示行為對學習的幫助程度。另外,以“教師上課時聲像媒體的使用能與板書、舉例、動作示範等配合起來,對促進學習幫助大。”為題,分“完全不能”、“很少能夠”、“基本能夠”、“完全能夠”四個層次,調查聲像呈示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配合度。

大多數學生認為聲像呈示行為對理解和掌握知識有幫助。“幫助一般”、“幫助很大”累積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為數學89.5%、語文88.5%、英語86.2%。從年級分析,隨著年級的增長,聲像呈示對學習的幫助有減弱的趨勢。其中,數學、英語學科的年級差異較明顯,數學“幫助很大”由七年級的70.9%下降到八年級的63.5%、九年級的47.7%,英語學科“幫助很大”的百分比八年級(44.6%)低於七年級(68.2%)和九年級(53.8%)。

“完全能夠”用傳統教學手段配合聲像呈示的總體平均百分比從高到低依次為數學49.9%、英語44.5%、語文43.8%,“完全不能”和“很少能夠”兩項累積百分比依次為語文23.3%、英語17.9%、數學16.1%。這說明數學學科在使用傳統教學手段配合聲像呈示方麵較好,語文則較差。此外,英語學科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隨著年級的增高,英語學科“完全能夠”用傳統教學手段配合聲像呈示的百分比由53.0%下降到40.5%、39.2%。其中,八年級“很少能夠”配合的百分比為23.0%,遠遠高於七年級的12.6%和九年級的13.1%。

(4)指導行為

在練習、閱讀、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活動中,教師及時、高效、針對性的指導有益於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本研究把教師能否在各種教學活動及時給予學生高效指導劃分為“完全不能”、“很少能夠”、“基本能夠”、“完全能夠”四個層次展開調查。

調查結果表明:各學科教師在能否及時給予學生高效指導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完全能夠”得到老師及時、有效指導的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英語45.7%、數學43.1%、語文37.5%,“完全不能”、“很少能夠”兩選項的累積百分比依次是語文20.1%、數學16.1%、英語12.6%。這表明英語學科的指導情況最好,語文學科的指導情況明顯差於數學和英語。此外,各學科在指導行為的運用情況上並無顯著的年級差異。

(5)評價行為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有助於學生發現自己學業中的優勢與不足,適時調整學習狀況,高效學習。筆者從教師能否運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入手,設置“從不”、“有時”、“經常”、“總是”四個層次進行調查示。

40%以上的學生認為教師“總是”能運用多種方式及時有效地評價自己的學習和表現,有小部分學生選擇了“從不”,分別是語文1.6%、數學2.6%、英語2.8%。從年級上看,英語學科存在非常顯著的年級差異。八年級英語教學中評價情況較差,僅有31.8%的學生“總是”得到教師的評價,遠遠低於七年級的45.0%和九年級的46.2%,認為教師“從不”或“有時”能給予多方式有效評價的累積百分比為29%,則高於七年級的15.9%和九年級的25.4%,這說明八年級英語的課堂評價情況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