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初中課堂教學行為現狀分析與優化策略(8)(1 / 3)

第二,操練教師進行操練準備。無論是實際課堂操練還是模擬微觀操練課,都要求操練教師針對操練內容,進行微觀教學設計,設計出有效的改進策略和切實可行的改進技能。同時,還要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讓其掌握教學行為的練習要領,熟知操練技巧的評價標準。

第三,根據操練內容,選擇、研製合適的《操練評價跟蹤表》,對操練教師的操作技能進行客觀評分。

第三階段,實施模擬操練。操練教師按照操練計劃,模擬操作示範,進行上課。指導者認真記錄《操練評價跟蹤表》,越詳細越具體越好。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進行錄音或錄像,以便課後對操練過程作進一步的評析。

第四階段,評價模擬操練。教師可以根據《操練跟蹤評價表》進行自評,再把自評和他評結果進行對照分析,找出自己欠缺的地方。在此基礎上,重新修改操練方案,繼續進行下一輪的臨床分析與操練,力爭使課堂教學行為日瑧完善。

(三)課堂教學行為臨床分析與操練的靈活運用

課堂教學行為臨床分析與操練作為改進教學行為的方法和技術,我們還可以對此進行靈活的變化,更好地為優化教學行為服務。

1.橫向對比分析與操練

以兩個或兩個以上教師在真實課堂情景中同上一課的方式,選擇主要教學環節或事件,進行臨床觀察對比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比較不同教師教學行為的優劣,對其有針對性地模擬操練,為教師揭示不同行為背後的理念根源,從而促使不同教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優化行為。

2.縱向對比分析與操練

就是針對教師個體教學中存在的特定教學行為問題進行連續的臨床診察——行為對比分析——微型操練的過程。縱向對比分析與操練的主要特征是針對具體教師個體中存在的典型教學行為問題進行專題性持續地診斷與改進,因而對教師專業成長和教學行為優化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配合其他校本教研活動綜合運用

課堂教學行為臨床分析與操練是一種教師集體參與的實戰式培訓,適合以校或教研小組為單位開展,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操作性和可行性,因此,它可以直接作為校本教研活動的一項內容。同時,也可以配合其他校本教研活動綜合運用,如與同課異構活動、課例研究活動等相結合,充分利用各種活動的優勢,共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實施課堂教學行為臨床分析與操練的注意事項

為了有效實施教學行為分析與操練,在具體實踐中還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學科不同,分析與操練的重點不同。每門學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特點。例如,語文、英語這種文科性質的學科,側重於以師生交流的形式進行教學,而數學等理科則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多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各門學科對教學行為有不同的要求,且同樣的教學行為在不同學科中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我們應用不同的標準來對各學科常用的教學行為進行臨床分析與操練。

第二,年級不同,分析與操練的要求不同。不同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和心理發展特點不同,對教師行為的接受程度不同。上述調查分析也證實,初中課堂諸多教學行為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所以在臨床分析與操練時,要充分考慮到年級的差異。

第三,教師不同,分析與操練的方法不同。新教師的問題教學行為可能較多,但由於這些行為本身出現的時間不長,較易於改進,我們應該首選亟待解決的教學行為,采用實際課堂教學行為操練,循序漸進地幫助新教師逐一改進。

教齡稍長的教師由於教學熟練度高,一旦存在教學行為問題,要想改進則困難較大,可以嚐試模擬微觀操練,耐心地進行多輪訓練。

三、加強教學行為係統設計,提高教學行為有效性

教學設計是應用係統研究方法對教學係統中各要素進行係統計劃的過程。

這些教學要素不僅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活動,而且也包括教學行為。因為對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評價等的設計最終都是要落到教學行為上來。但實際上,教師往往缺乏對教學行為設計的意識,忽視教學行為的係統設計。調查發現,目前初中課堂教學中存在各時段教學行為安排不盡合理等現象皆與缺乏係統的教學行為設計有關。因此,要提高初中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必須加強教學行為係統設計。那麼,如何進行教學行為係統設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