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複習鞏固,分層練習和作業
在完成基礎內容教學後,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指導學生分層練習和測試。例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要求的學生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的挑戰性練習,未完成的學生則要繼續完成其他的基礎練習題;給出基礎題、變化題或附加題等幾組難度不同的題目,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按由易到難的原則完成不同維度的題目。這樣處理的好處在於既滿足了高層次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又照顧到學習速度慢、需要多次練習的低層次學生。另外,在設計作業時,教師也應根據學生學習上的差異,布置不同形式、數量和難度的作業內容。作業的設計和布置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逐步提升。作業內容既要設計一定數量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練習,還要設計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練習,以提升學生的多種能力。
教師應注意的是:學生思維的速度是不同的。有些學生也許完成得很快,但是實際上並沒有理解這個問題。相反,那些速度較慢的學生倒是細心的思考者,他們能意識到每個概念中的複雜性。因此,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是如何完成他們的功課的,不要陷入獎勵最快者的誤區。有些時候,整體作業完成與否並無大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目前已經完成的部分來檢查其理解情況,不要將沒有完成作業作為成長的負麵評價。
(二)實施差異教學的注意事項
1.注意分層方法
為避免分層教學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學生層次水平的劃分不能顯露出明顯的分界線,教師不要公開給學生劃分等級,而應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和學生的綜合情況來隱蔽劃分層次。
2.實施動態分層
學生的學習水平劃分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實施差異教學就應以發展的、動態的視角來確定學生的學習層次。根據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變化情況進行階段性調整,做到動態分層,使每個學生都有升級或降級的可能性。
五、加強學習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得出,初中生整體學習自主積極性不高,且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大幅下降。受中考壓力的影響,教師為講解相關知識點和練習題便會不自覺地在教學過程中減少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時間。學生自我整合、消化學習內容的時間隨之減少,學習漸漸失去自主性,趨向於被動。然而,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學會如何學習。因此,教師有必要加強學習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
(一)加強學習指導,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是指自主的學生以對學習效率和學習技巧的反饋為基礎,選擇和運用自主學習策略,以獲得渴望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覺學習的習慣,幫助他們漸漸形成預習、記筆記和複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第一,預習。常言道:“不打無準備之仗”。學會預習是學會學習的開始。教師可以製定預習的內容,布置預習題,引導學生看書,讓學生發現自己知識的缺陷,這樣一來學生便是帶著問題來學習,會有意識地想要聽教師講解問題,提高了聽課效率。其次,記筆記。記筆記是促進學習的重要輔助手段。教師可以適當指導學生如何記筆記、做摘要,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如:記問題。將課堂上未聽懂的問題或者持不同看法的問題及時記下來,課後請教同學或老師,把問題弄明白)。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自己的筆記,為學生提供內容組織範例(如:教師將講授的重點內容以提綱的形式有條理地板書在黑板上,提供給學生參考)。應注意的是,教師需要叮嚀學生在課後及時整理筆記,這樣既可以起到複習鞏固的作用,又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使筆記進一步係統化。第三,複習。複習是學習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課堂學習的繼續,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記憶、歸納整理和融會貫通。在某種程度上說,複習的水平決定著知識的掌握水平。因此,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按時且認真地完成家庭作業、嚐試回憶課堂學習內容、整理筆記、朗讀與背誦等,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貫穿起來,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