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結語
本章秉承新課程理念,以學生課堂學習有效性為切入點,建構了“三維十項”初中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框架,並在此基礎上運用調查、觀察、訪談等研究方法對目前初中課堂教學有效性狀況進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初中課堂教學有效性有所提高,表現為初中生課堂學習知識量掌握情況及問題解決度情況較好、作業有效性和課堂學習投入度高、反饋矯正及時、課堂總體感受較好。同時,我們也發現了目前初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低效教學問題,如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不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僅有少數學生的學習自主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教師個別化指導情況欠佳等。具體情況如下:
(1)年級對比,低年級的有效知識量、問題解決度、學習投入度、內容難易度、反饋矯正情況、自主學習積極性、個別指導情況和總體感受情況優於高年級,這說明課堂學習有效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逐漸下降。所以,教師教學時要考慮到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差異和特點,幫助低年級學生打好知識基礎,同時加強高年級課堂學習的管理。
(2)三門學科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最低,兩極分化現象十分嚴重,具體表現在有效知識量最少、學習投入度和內容難易度最低、反饋矯正情況和總體感受最差五個方麵。這說明提高英語教師教學水平,改進英語教學方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3)城、鄉課堂教學有效性差距懸殊,城市學校課堂教學有效性遠遠優於鄉鎮學校,突出表現在鄉鎮學校僅作業有效性程度高於城市學校。這一情況表明,更新鄉鎮教師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縮小城鄉差距是鄉鎮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4)師生互動方式方麵。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以教師講解為主。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與他人多進行溝通和合作,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留給學生自主練習和思考的時間。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了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堅持以生為本,確立有效教學理念;加強教學設計,優化教學結構;及時反饋矯正,促進學生認知過程與結果的統一;實施差異教學,提高個體學習有效性;加強學習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教學反思,優化教師教學行為。
附錄:初中生課堂學習有效性訪談提綱
1.老師講的內容、安排的活動能引起你的興趣嗎?
2.你覺得自己的學習投入度怎樣?
3.課堂上的學習內容你理解掌握的程度如何?
4.放學回家後會預習、複習嗎?
5.上課時,老師會留出時間安排你們自己學習,讓你們獨立思考嗎?
6.在課堂上,你們有自由發問的機會嗎?老師的態度怎麼樣?
7.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會采用什麼樣的教學形式?比如說小組學習、合作學習、討論等。
8.老師會對你進行個別化指導嗎?
9.你覺得作業對學習的幫助大嗎?
10.你覺得自己的情感、價值觀能夠通過學習而得到發展嗎?
11.你如何評價這三位老師?
附錄:初中課堂學習有效性訪談記錄
一、教師訪談記錄
受訪人:付瑤(付)
性別:女
學曆:學士
職稱:初級教師
教師類型:英語老師
教齡:4年
問:付老師,能談談你班級裏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嗎?
付:學生的預習情況很不好。真正預習的學生很少,有一小部分吧。我們對教學設計的想法也都很好,比如學生回家預習什麼,上課的時候我們怎麼教,怎麼安排學生複習,但是很難完成。總的來說是學生沒有養成這個習慣。不過學生回家複習的情況相對預習要好一些。學生學的課程太多,要完成的任務也多,可時間就隻有哪些,沒有時間預習的。
問:你覺得一節課裏你講授的內容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多少?
付:一節課的話,當堂能夠掌握80%左右吧。課堂上我都會安排學生做相應的練習題,課後複習也比較重要。
問:年級之間有差異嗎?
付:低年級掌握內容的比高年級的多一些。從考試結果就能看出來,低年級考試不及格人數明顯少於高年級。
問:你認為是什麼原因呢?
付:學生年級升高,課堂上要學習的知識點也相應地增多,這就會導致一部分同學跟不上,失去信心。還有就是科目增多,學生精力有限,就成了惡性循環。
問:你班上學生上課時投入程度怎麼樣,容易分心嗎?
付:一半一半吧。跟不上的學生就放棄了,不怎麼聽。七年級的知識簡單些,有些在小學就學過的,學生就會認真聽,因為這些內容他們比較好理解。到了八、九年級因為有些同學跟不上,所以上課的投入程度就不怎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