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見大,發展為本
現代教育的理念、世界教育發展與改革的趨勢以及相關的研究都明確地揭示:在教育中如何以學生為本,立足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學生開放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為了充分體現教育的充分性、均衡性,縮小班額,提高學生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已形成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態勢。為順應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冀求,也為適應人口數量變化的趨勢,小班化教育應運而生。小班化的出現堪稱對優質教育冀求和生源萎縮的現實之間一個最佳結合點。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學,為使學校得到發展,提高辦學整體水平,保證生源,贏得社會聲譽,我們選擇了小班化教學的研究課題,在2000年招收了首屆寄宿製小班。在三年的實踐探索中,我們認識到小班化教育帶來的不隻是班級人數的變化,更是教育觀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變革。具體地說:新型的師生關係的構建是實施小班化教育的首要條件,良好的育人環境的創設是實施小班化教育的外顯要求,多樣的學習形式的組織是實施小班化教育的重要手段,特色的教學流程的創新是實施小班化教育的必要保障,有效的評價機製的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保證。可以說是小中見大,發展為本。
一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小班化教育成為優質教育的標誌,但其並非簡單地等同於優質教育。它的優勢就在於班級學生數減少後,教育的資源得到優化組合,教育機會均等原則和個別化教育可以在小班化教育中得到更有效的實施。班級規模小了,教室空間大了,人均受教育時間多了,師生間的距離拉近了,心貼得更近了,教師的關愛可以灑向每一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均衡的、充分的、綜合全麵而富有個性的教育,可以創造一切有利條件,更好地為學生發展個性提供服務。在美麗寧靜的校園內,教師們“亦師、亦母、亦友”,與學生平等對話,熱心周到、全麵地關心每一個學生,在了解溝通中、賞識鼓勵中形成了教育教學互動、平等親切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努力營造了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氛圍。
溫馨、優美、充滿人性化的教育環境有利於學校師生陶冶情操,美化心靈,規範行為,豐富大家的精神世界。教室是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在教室裏,學生除了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外,還要學習做人的道理。學校要把教室變成學生們成功的學園、開心的樂園和溫馨的家園。在教室環境上,小班學生人數明顯減少,使得師生在教與學上有了很大的空間,環境布置可更注重實用而富有個性化,在形式上做到了因人而宜,因課而宜,因內容而宜,靈活多變,不入俗套。改變了大班傳統的“秧田式”座位形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座位形式。如“圍爐式”,它是較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四人一組或六人一組,將座位組合在一起,使學生麵對麵圍坐在一起,這樣便於學生相互討論,共同解決問題,適合於師生間的交流。又如“馬蹄式”,五個學生或七個學生麵向教師圍坐在一起,這適合於教師在學生間的操作演示。此外,“半圓形”也是一種不錯的座位形式。小班教室的空間也給教師的辦公方式帶來了變化。教師可以在教室辦公,對學生進行麵批輔導,這樣明顯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更為直接、及時,師生關係也就更為融洽。
二改革傳統教學,促進學生發展
眾所周知,傳統的大班授課製存在許多弊端:學生的主體地位或獨立性受到一定的限製,教學活動多由教師直接做主;課堂中學生的實踐性不強,學生動手操作、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少;忽視學生的個別差異,過於強調統一和齊步走;課堂氣氛沉悶,師生關係不能體現平等和民主。而小班的課堂教學從形式到內容上,有了較大的變革。教師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由於班級人數的減少,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投入時間的比例增多,可以關注每一個學生,正視每一個學生,立足每一個學生。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智力差異,采用分層教學方法、個別輔導、因材施教等教育措施,體現教育的充分性和均衡性。
小班化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小班化教學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創設“互助、互動、合作、開放”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個性發展,采取“探究教學”“分組教學”“參與教學”“分層教學”“合作教學”等一係列教學新策略,注意引導學生進行“互助、合作”等實際活動,師生互動,不斷地轉換師生的角色,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最大限度使課堂教學走向開放。小班特別注重小組合作教學與個別教學相結合。一方麵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異質分組,使小組成員合理搭配,在教學中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他們大膽表現自己的個性,教師給予恰當的鼓勵性的評價,使學生在小組中自主活動,互助活動,發揮學生個人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麵教師在麵向全體的同時,照顧每一個學生的差異情況,實施個別教學的策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尊重、激勵學生,保護好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組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常用的教學手段,如何將小組合作學習引向深入,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角度的探究。以學生的探究為主,把交互式,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融合在一起,以活動為基礎,激發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獨立性,使思維始終處於主動,能動的活躍狀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探索學習規律,自覺養成學習的良好習慣,使教育主體真正得到充分發揮。小班人數的減少使教師對學生的接觸時間多了,與學生的互動行為增多了,對學生個別輔導的機會增多了,也可以進行分層次備課。“小班教育”教師對學生的關愛麵、提問麵較之於大班授課要大許多,通常可達到95%以上,授課效率可提高35%左右,“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小班教育”不僅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使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更好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