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條捷徑(2 / 2)

另外,還要根據語文教師自身特點來實行“科際”合作,把語文教師在其他科目上的愛好和特長嫁接到語文教學上來,走出一條個性化的語文教學之路。

在實行“科際”合作的具體形式上可以采用以下幾種:

一、開辯論會。如圍繞“發展生產力是保護了水資源還是破壞了水資源”這一論題,組織語文、地理、政治老師參加,讓語文老師以學生的語句修辭、中心與材料等方麵評價,再由政治老師從思想政治方麵分析總結,最後由地理老師綜合評價。

二、短文寫作。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第三章“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課後作業;“請你寫一篇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學性的短文,把自己想象成茫茫沙漠中的仙人掌。那裏雨水稀少,驕陽似火。你使出渾身解數尋求水,珍惜水,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還可以向人們發出節約用水的呼籲。”這個練習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題目。

三、寫實驗報告。語文老師可參照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教材,主動與該科教師合作指導學生寫好實驗報告。語文主要應側重於語言的準確性,實驗過程表述是否清楚等,讓學生養成語言精練、思路清晰的良好語文習慣。

四、課堂滲透。課堂滲透應是“科際”合作最常用,最便捷的一種形式。如在講述人物傳記類課文時,可插入一些曆史課本上有關的內容;在學習說明文時可以聯係一些其他學科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幫助理解課文。

五、話題寫作。讓學生聯係其他學科內容,圍繞諸如“1”“汙染”“科技”“足球”“沙塵暴”等話題,寫成相應文章。

六、成果展覽。確定某個主題,組織學生搜集有關材料,聯係各學科知識,觀察研究某種事物或某個問題,製成課件或寫成論文,最後進行成果彙報,交流探討。如地理中的人文地理是人類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名勝古跡與古代文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借名勝古跡抒發自己胸臆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黃鶴樓、嶽陽樓、白帝城、赤壁、蘇堤、白堤等景觀不僅是異彩紛呈的文化化石,是千古文章的展廳。以其一為話題,選取一個角度思索、探討,就會讓小學生感受到一個宏大的文化視野。

總之,“科際”合作有著深厚的現實基礎,是穩妥而有效地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地捷徑。相信不遠的將來,“科際”合作會創造出語文嶄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