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大師,此事就交給大師了。”允熥笑道。
“陛下放心,貧僧定將陛下交代的事情處置妥當。”已經年過八旬的方正微笑著說道。
允熥交給他的事情,當然就是主持天下佛教大會。其實允熥早在十多年前,帶兵向西和帖木兒在伊吾打一仗之前就已經決定要舉行這樣一個活動了。
這個時代,在東方佛教的影響力還是很強的,天方教雖然在西域站穩了腳跟,但佛教也沒有一敗塗地,仍然與天方教不斷鬥爭;印度的佛教徒也不像後世那樣少;更不必提爪哇島和呂宋群島等南洋之地仍然多佛教徒少天方教徒。再算上藏地等完全被藏傳佛教控製的地方,漢地和朝鮮、日本這種半信佛教之地,整個東方,仍然是以佛教為主。
既然如此,佛教就很有利用價值了。眾所周知,在現代民族主義興起之前,宗教是最能團結百姓的組織,允熥一時拿不出民族主義來團結百姓;即使能夠拿出,他也不願用民族主義來團結印度人和南洋人,更不必說想讓長相、膚色與漢人完全不同的印度人相信自己和漢人是同一個民族也不大容易。所以隻有使用在東方影響力極大的佛教來團結。
“方正大師,旁的事情朕都已經與大師說過了,隻有兩點朕再強調一番:其一,必須讓所有前來參會的高僧答應,建立統轄天下僧眾的佛教會,所有僧人都必須從屬於佛教會,不然就是假僧人,人人得而誅之。”
“其二,所有僧人都必須承認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與安徽九華山分別為的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與地藏菩薩之道場,並選出公認的觀音菩薩的道場。朕覺得,既然中原通稱觀世音菩薩為南海觀世音,那觀音菩薩的道場就設在珠江入海口的大嶼山吧。大嶼山位於南海,但離著大陸又不遠,又是從外洋進入珠江的咽喉要地,設在這裏正好方便信奉之人祭拜。”
“陛下,第一點所有僧人不會反對,可第二點卻不容易讓他們答應。”方正說道。所謂統轄天下僧眾的佛教會,即使建立起來了也不過是一個空頭組織,大明也不會允許有這麼一個能統領天下佛教徒的組織,大家表麵上聽從,回去後仍然該幹嘛幹嘛,大不了每年交幾個錢罷了,沒有多大影響。
可第二點卻不一樣。各地的佛教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獨立發展,早就有了自己的菩薩道場,豈會願意承認自己的道場是假的?這不僅僅是名聲問題,還事關‘錢’途,萬萬不能相讓的。
“天下的菩薩,也不隻有這四個,還有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等許多菩薩,將這些菩薩的道場分別設在其他地方不就成了?”允熥笑道:“中原也不獨吞,隻占四個菩薩道場,其他的菩薩任由他們去分。”
“貧僧明白了。”方正說道。但他心中仍有疑惑:‘既然要承認這麼多菩薩,並不僅僅獨尊文書、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那這樣做又有何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