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5章 沿著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2 / 2)

“為兄當時也是頭一次設立總督府統轄占領的海外之土,不知如何安排才好,這二年才逐漸有些心得,又結合拂菻國家的先例,定下了總督府的官製。”

“首先,總督權力很大,掌厘治軍民,綜製文武,察舉官吏。但不掌有法律之權,另由朝廷派人擔任。總督三年一任,最多連續擔任兩任,任期截止與下一任總督交接後必須立刻返回中原,不得在當地逗留,也不得使子孫定居當地。”

“其次,總督府官員,除掌管法律之人外盡皆由總督任命,但除地方官員外,不得以定居當地兩代以上的漢人充之。”

“其三,總督府之軍隊分為兩類,一類為從中原派去之將士,隻在轄地五年,五年後輪換另一支軍隊駐紮;一類為當地人組成之軍隊,也就是你所說的橙營,武將由當地人或定居當地的漢人擔任。定居當地的漢人不得為普通士兵。”

允熥這些規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總督叛變,在總督府轄地自立為君。通過這一係列的規定,形成中原漢人——土生漢人——當地人三級管理模式。中原來的漢人掌握大權,但權威來自大明朝廷,沒有朝廷的威勢什麼都不是,根本無法自立為君。

“至於秦鬆與沐昂,身為首任總督,過二年卸任了,為兄當然也不會虧待他們。凡是於海外擔任過總督的,返回中原後直入中樞為部院或輔官。”允熥又順便說了說對卸任總督的待遇。他定的待遇較高,目的是吸引官員願意去印度做總督。

“這才好。”昀芷道。在印度一同為總督這些年,她和秦鬆、沐昂也有了些交情,聽到卸任總督能得到較高的待遇也為他們感到高興。

之後昀芷再介紹印度的情形,旁的也不多說,隻說交通與社會秩序。北印度有一條東西貫穿的恒河,還有許多支流,恒河沿岸也是印度最繁華富裕、人口最多的地方。有這麼一條水道在,她們倒也不需要在怎麼修建道路。隻是為了傳信方便,在恒河南岸修建了一條軌道,用於傳遞十分重要的書信或運送官員往來。

至於社會秩序,昀芷等人除了總督府所在地,並未改變當地原有的社會秩序,隻是在城市推行了更高效的收稅方法。在昀芷看來,低種姓的當地人日子當然過得不好,但他們自己似乎不這樣覺得,也沒有造反或者為強盜的打算,社會秩序還算可以。唯一的變化,就是當地人不論高低種姓都知道漢人不能惹,即使隻是最普通的漢人。當然,若是漢人惹到高種姓,高種姓也不會任由漢人欺負。

“不錯。”聽完昀芷的話,允熥點評道。在他看來,昀芷已經圓滿的完成了任務,值得誇獎。

但聽了允熥這個評價,昀芷卻高興不起來。她又與允熥說了幾句話,忽然道:“三哥,我想與無忌調回中原”。

聽到這話,允熥愣了一下,站起來拍了拍昀芷的肩膀,同她說道:“為兄知曉你願意留在印度做總督,是為了開創一番事業,告訴旁人女子也未必不如男。現下之所以又不願在印度繼續做總督,是因為既然不用總督做什麼,你也就沒有幹勁了。”

“也罷,為兄就答應你們返回中原。不過你可不要以為今後就能輕鬆了。為兄讓你來宣府,名義上由無忌擔任總兵,實則你來做這個總兵。”

“去宣府做總兵?”昀芷疑惑地說道:“宣府這個地方是九大邊鎮之一,在除甘王叔之外的藩王都去了海外或回了京城後,八個邊鎮都由武將擔任總兵,怎麼忽然讓妹妹做宣府總兵?宣府有什麼特殊之處麼?因為離著北平較近?”

“宣府當然有特殊之處,不僅要防備蒙古人南下騷擾,還要做別的事情。這件事武將多半做不好,但若是任命一個文官來做,恐怕與武將又配合不好。所以就要用到你和無忌夫妻了。”允熥道。

“既然有這樣文臣武將單獨都做不好的事情,妹妹願意接受。不過,除了防備蒙古人南下騷擾外的其他事情是什麼?”昀芷問道。

“事情嘛,等到了天津再與你說。這可不是賣官司,而是到了天津你見到實物,解釋起來更容易一些。”允熥道。

“那就等到了天津再說,妹妹不急。”昀芷笑著答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