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王病重?”允熥說了一句,側頭對文垣說道:“用過晚膳後,你代表為父去安王府探望一番,為父明日還要親自去探望。宮門會在一更前落鎖,你可記著時間,不要晚了。”
“是,兒子會囑咐隨行的侍衛提醒。”文垣答應一聲,又問道:“爹,安王叔祖至今無子,在安王叔祖百年之後,要如何處置?”
“豈能讓安王叔死後無人祭奠。”允熥道:“為父打算將你十一弟過繼給安王叔。不過,你十一弟以後雖然會祭祀安王叔,但卻不會繼承安王之位,而是按照為父改革後的爵位承襲之製,先封為郡王,若是能為朝廷立下功勞,再晉為親王。”
“十一弟?”文垣怔了一下。他十一弟文圯是妙錦的次子。按理說宸妃妙錦與安王妃是親姐妹,將她的兒子過繼給安王十分合適,不繼承安王之位也沒什麼。但是,“父親,若是將十一弟過繼給安王叔祖,文圯是算兒子,還是孫子?”文垣問道。
“當然要算作孫子。”允熥道。血統傳承是從父的,隻能算作孫子。
“此事要不要兒子今日就告訴安王叔祖?”文垣又道。
“不必,若是真的不行了,再說。”允熥道。
“兒子知曉了。”文垣答應道。
“從明日起,”允熥又吩咐道:“你要注意日本的事情。日本這些年頗不平靜。足利義滿晚年寵愛幼子足利義嗣,給了他不少人手,使得他在建業十年足利義滿死後一直想要爭奪國王之位,足利家族內部紛亂;建業十七年日本又發生了上杉禪秀之亂,餘波至今尚未完全平定。”
“而且現任國王足利義持對足利義滿的施政並不讚同,反對同大明進行貿易,雖不敢禁絕,但也逐漸縮減;而且他在繼位後雖對外向大明稱臣,但在國內又偷偷樹立起了所謂天皇,號稱自己是日本親王兼任大將軍,代理朝政;又說自己雖然身份低於大明皇帝,但日本國是與大明平等的國家,耍兩麵手段。我對此並不高興。”
“為父想要將日本變得與朝鮮一樣,但日本國力遠非朝鮮所能比擬,需要謹慎從事。”他看向文垣,語氣鄭重的說道:“為父將這件事交給你,若是你能讓日本變得與朝鮮一樣,為父就能放心將大明交給你了。”
“是,父親兒子知曉了。”文垣感受到了父親的鄭重,也彎腰行禮答應。
“不必如此。即使不能讓日本變得與朝鮮一樣,也沒什麼,不會對大明有什麼影響。”允熥又道。“好了,適才就說要回去用膳,可又耽誤了這些時候,你娘親該著急了;何況你吃完了飯還要去安王府,咱們回去吧。”一邊說著,允熥一邊走出了乾清宮。昀芷、敏兒與文垣連忙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