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8:曾經十分悲慘的(1 / 3)

到了這裏,這一章的內容就結束了,允熥繼續向後翻,翻到第三章第五節,見題目是《兩次社會革命之間大明政治製度的變化與第二次社會革命發生的原因》,繼續看下去。

“……,帝國在昭帝、章帝時期,有皇帝負責壓製資本家不過分剝削工人;同時儒家學者掌握輿論,譴責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行為,使得資本家還不敢太過分。但隨著皇帝的權力越來越小,逐漸變成一個類似於貞節牌坊似的東西,貴族階級與資本家同流合汙,儒家失去了左右輿論的能力,甚至一度變得微不足道,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製約資本家了。”

“他們首先變革了政治製度。在各省與中央,出現了議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或許有些人認為,出現議會是一件好事,但在當時,隻有財產超過1000元的人才能成為選舉人,財產超過元才能成為被選舉人,而且必須是年滿二十歲的男性,全國隻有不到6%的人符合這些條件,而且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資本家,隻有極少數是以地租或高利貸為生的貴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算是資本家。完全由資本家選舉出來、由資本家擔任議員的議會怎麼可能出台違背他們自己利益的法案?”

“科舉考試也逐漸變質。科舉考試雖然存在種種問題,但這是非富裕階層躋身社會上層幾乎唯一的方法,它給予了普通民眾希望,是維持社會公平的重要手段。但在這一時期,雖然掌權的資本家沒有廢除科舉製度,但種種營私舞弊行為幾乎是公開進行,每次會試錄取的考生99%都是富裕階層的人,隻有1或2個人是平民階層,富裕階層完全壟斷了政府高級官員;國子監招收的學生也基本上都是來自富裕階層。通過這種手段以及議會,他們完全控製了政府。”

“他們又與軍方高級將領勾結在一起。資本家需要軍隊打開更多的市場,將領需要通過立下戰功來升官,而且在戰爭中還能掠奪敵人的財富,所以雙方一拍即合,在資本家完全控製政府後沒多久就緊密勾結起來。”

“之後,資本家開始了對國內外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他們從經濟上掠奪國內外的工人,農民,士兵,以及其他任何他們能夠掠奪或剝削的人。首先是工人。一改昭帝、章帝時期為吸引工人的高工資,他們大幅降低工人的工資,每個成年男性工人的工資每天隻有8分至1角錢,成年女工的工資每天隻有5分至6分錢,童工的工資每天3分至4分錢;而當時一升大米或麵粉的價格是1分5厘至2分,成年男性一天的工資隻能買5升大米,女人與孩子更少。”

“不僅如此,他們還極力拉長工人的工作時間。每個成年工人不論男女每天至少要工作14個小時,最多甚至達到16個小時;就算是童工,每天也要工作10個小時以上。”

一塊銀元等於10角等於100分,一石等於10鬥等於100升,一升約合允熥第一世的594克,比一斤稍多。這樣算下來,一個男人一天的工資隻夠買不到六斤大米的。“每天幹這麼長時間才這麼點兒工資,這壓榨的也太厲害了吧,都趕上我第一世的舊日本帝國了。但舊日本帝國沒有多少殖民地可以剝削,這一世的大明這麼多殖民地,還這麼殘酷壓榨本國工人?”允熥有些驚訝的說道。

“這樣低廉的工資自然不能吸引人做工,他們於是通過法案,加重對農民的剝削;正好這時鄉下的貴族地主也有向農業資本家轉化以賺取更多財富的需求,雙方一拍即合,聯起手來壓迫農民,使得農民欠巨額債務,不得不賣出自己的土地,直到將土地全部賣光,被迫來到城市做工人。在這個過程中,地主轉化為農業資本家,能夠獲得比過去放租和放高利貸更多的收益,而城市工商業資本家則獲得了更多的廉價勞動力,他們能夠開出甚至更低的工資來。通過這些做法,資本家獲得了高額利潤。代價,則是工人低劣的飲食、低劣的生活條件、越來越短的壽命,以及日益困窘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