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語文學科複習專題講座
2004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降下帷幕,2005屆的高三畢業生們又“重裝”上陣,備戰2005年高考。擺在他們麵前的幾座“大山”都需要征服。那麼,“利器”在哪?在團結出版社的特別幫助下,本報特推出由全國九大名校的名師為2005年高考學子們量身打造的各科攻略,希望它們能為考生們提供有益的幫助。
突出重點講究實效
———2005年高考複習指導之語文篇
高考語文複習,要防止兩種偏向:一是拚命做題目,自以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認真複習,自以為複習未必有用,指望“臨場發揮”。這兩種偏向都是僥幸心理的反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有的放矢,認真複習,突出重點,講究實效。
放箭要瞄準靶子,複習要認準目標。這靶子、目標是什麼?一是考試《說明》所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能級要求,尤其是今年新提出的要求,如“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閱讀能“根據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作文要“感情真摯”等。二是高考試題的變化,近兩年來,語言知識和文學常識題比例減小,測試的重點在閱讀能力、語言表達和作文這三個方麵。三是個人語文知識掌握和語言能力的實際狀況。總體上看,除作文外,考生失分較多的是現代文閱讀和語言表達。
現代文閱讀著重考查篩選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鑒賞和評價能力。這三方麵試題的正確回答都以對文章的準確理解為前提。過去的考生答不好題,主要不是文章讀不懂,試題不會答,而在於沒有處理好讀文章與答題的關係。因此複習時要特別注意找到依據不同類型文章的要素讀懂讀通文章的基本規律,進而形成運用文中語言材料組織答案的能力。
語言表達題,近兩年主要考查擴展語句、壓縮語段和選用、仿用、換用等能力,語言材料多來自現實生活甚至中學生的作文。這類試題多呈綜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個能力點;多呈開放性,答題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聯係能力。
作文複習主要不是聽老師講,而要靠自己寫。在寫中提高審題能力,提高運用來自生活中的材料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同時要關注當前社會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麵發生的重大事件,積累寫作材料。
對於學校來講,今年語文複習應考可注意這麼幾點:
(一)全麵複習,夯實基礎能力。高考以能力立意作為命題的原則,對我們的總複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學、更有序地訓練學生的識記、理解、分析綜合、應用和鑒賞能力。而不能擺花架子或尋求一蹴而就的捷徑。
(二)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這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要練之有“法”,除了有訓練量的保證外,更重要的是加強題型研究,給學生提供規律性的解題鑰匙。
(三)重視“語用”訓練。語言情景題(改病句,語言簡明、連貫、得體,句式的變換、仿寫、選擇,語句擴展,語段壓縮等等)要有專題突破的措施,總結規律,強化技巧,落實操作性訓練的“序”和“量”。
(四)作文訓練要到位。在突出重點的前提下多種形式和內容要顧及到。注意以下幾點:①注意訓練審題能力。即使是如近年的開放式作文,審題不當也很難寫出內容深透的好文章;②關注生活,關注優秀文化傳統,關心社會,豐富學生的思想,提高其認識能力;③重視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在寫好規矩文的基礎上,鼓勵創新,加強創新思維訓練;④加強思想修養,進行思想感情訓練;⑤注重表達,強化情文並茂的針對性訓練。
如何提高複習效率
一、強調精講,變搶時間為比效率。
深圳市在學校辦學效益評估中,既看投入,也看"產出",以此來決定學校效益的好與差,這就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迪。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業績,也應改變傳統的評價機製。這種隻以結果作為考核教師的主要依據的評價標準,導致好些教師不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上下功夫,靠超量的課外練習來彌補課堂之不足。隻顧自己這學科,多搶、多占學生時間,把他們推入"題海"。致使學生負擔沉重,無所適從。有鑒於此,我們強調教師應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具備運用自如駕馭課堂的能力;認真研讀《教學大綱》,比較新、舊《考試說明》的異同點,挖掘隱含信息;深入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尋找命題規律與考試熱點,尤其注重與大學密切相關的知識。做到整個複習過程能方向明確,重點突出,抓住關鍵,同時應深入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實際,結合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教學要求,也隻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發揮課堂教學的最大功能。學校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管理,每周進行一次表格式的教學信息調查,對各科課堂教學滿意程度和各科課外作業完成時間進行排隊,發現問題及時個別反饋給有關教師,並積累調查數據,與高考成績掛鉤,考核教師的教學效益。這樣就較好地引導教師以質取勝,而不是以量取勝,充分備好每一堂課,提高課堂45分鍾的效益,較好地協調了各科的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