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課堂教改

1、現在教學方法的突出特點是,以發展學生智能為出發點,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尤其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由苦學變樂學,由學會變會學。教法改革服從人才素質培養,以大麵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

2、教學改革要實現幾個轉變:(1)變單純傳授知識為在傳授知識過程中重視能力培養;(2)變單純抓智育為德智體全麵發展;(3)變教師為中心為學生為主體;(4)變平均發展為因材施教,發展個性;(5)變重教法輕學法為教法學法同步改革。

3、現代教學改革應具備的新觀念:(1)新教育思想發展的動態觀念,不斷更新教學思想,不斷豐富教學思想。(2)要有全麵發展的整體觀念,培養多層次多規格的人才;(3)樹立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4)要有重視實踐的觀念,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鍛煉成長;(5)要有教書育人的觀念,以培養四有人才為宗旨。

4、我們必須掌握教學的教育性規律,沒有無教育的教學。要發揮教學過程中的教育功能,堅持教書育人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

5、當代各種先進教學流派的共同特點是:以培育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為基礎,以創造條件使學生不斷獲得學習成功機會為主要原則,以引導學生走自學之路為主要方法,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手段,以鼓勵創新精神,培養創造能力為教學思想的核心。

6、現代各種教學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及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為追求目標。針對學生的實際,思想問題以思想來克服,心理問題以心理來強化,知識問題以知識來補救,能力問題以能力來培養。凡是先進教學法,都是把提高學生素質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學,首先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沒有熱愛便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隻有熱愛學生,才能受到學生的熱愛。

8、主導作用與主體作用:要想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主導是為了主體的確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體。發揮主導作用,是為了發揮主體作用。教師主導作用發揮的水平,要以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水平來衡量。教師的善教應該體現在學生的樂學善學上。

9、確立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衡量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準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自學能力為教學方法改革的導向。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為教學改革的目的。

10、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改的方法是實行啟發式教學,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入門向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把鑰匙。

11、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必須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變為誌趣,誌趣可轉化為理想,理想可以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

12、好的教學模式是大量教學活動寶貴經驗的結晶,揭示了教學活動的普遍規律。教學模式是相對穩定又是不斷發展的。

13、每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都通過一定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模式就是教學活動的表現形式。凡是先進的教學模式,都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這四種能力是學生智能的主體。

14、常規教學是改革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改革教學是常規教學的提高和發展。常規教學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不斷發展和豐富。我們要以改革教學帶動常規教學,以常規教學促進改革教學。常規教學有改革,改革教學有繼承。

15、必須改革課堂教學結構。解放後蘇聯凱洛夫五環節課堂教學結構,主宰了我們學校的各科教學,成了一種基本模式。這種教學存在的問題是:(1)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標,認為學生學習是認識真理,不是發現真理,忽視開發智力,提高能力;(2)樹立教師權威,堅持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權威主義、命令主義,學生處於被動地位;(3)隻考慮教,不考慮學,不能發揮兩個積極性。

16、課堂結構設計應體現以下幾個原則:(1)既要克服教師為中心,又要避免學生為中心;(2)既要重視知識學習,更要注意能力培養;(3)既要重視教法,又要重視學法;(4)既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5)既要教書,又要育人。

17、凡是先進的教學,都應該使教學係統優化運行,教學過程優化控製,教學信息優化傳遞。

18、許多教學改革家都提倡情境教學。所謂情境教學就是執教者有目的地為了學生的有效學習及全麵發展而創設最佳環境和最佳場合的教學。這種教學是以心理學為根據,遵循學生學習心理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

19、要培養學生對學業的一顆愛心。人類任何創造活動都具有其動力,對學習的愛,對工作、事業的愛,這種強烈的感情具有強大的精神動力。許多事業輝煌的人都有一顆愛心,向著選定目標執著奮鬥直到成功。愛心在人們創新思維活動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愛能使人們對從事的工作專心致誌達到入迷程度,愛能使人的思維積極活躍,愛能激發創造力,產生自信心,愛能使人的進取頑強堅定。

20、智力的核心是思維。智力是創造力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智力高的創造力可能並不高。智力僅僅是土壤,要想開出創造之花,還需要勤奮耕耘,天才出於勤奮。

21、創造思維具有獨立性、連動性、多向性、跨躍性和綜合性。有人把求異思維看作創造思維的核心,主要意思在於說明創造思維以突破習慣思維為特點,要我們從思考問題的習慣軌道上解放出來。求異思維,求異不一定就是創造,而創造離不開求異。

22、創造力是人類普遍的一種心理能力,除弱殘者外,每個人都具有創造的可能性。創造力在人們之間隻是程度不同,並非全有或全無。所謂"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就是這意思。

23、培養學生概括思維品質,知識越概括就越基本,因而就越有共性,覆蓋麵就越寬。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品質,使學生通過強化訓練,學會求異思維、求同思維、反向思維、相似思維、分合思維、多維思維。

24、培養有創造精神的學生,必須有富於創造精神的教師。培養創造人才是各科教學的最終歸宿。創造教學是我們教學改革的方向。培養學生創造能力要特別重視思維能力的訓練。

25、知識是智力的基礎,但僅有知識,智力不會自發地發展,必須通過訓練操作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引導自學是發展智能的有效途徑。

26、全麵發展是個性發展的基礎,個性發展是全麵發展的核心。全麵發展寓於個性發展,沒有個性發展就沒有全麵發展。在全麵發展基礎上的個性發展才是社會所需要的。兩者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27、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講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思維,教會學生創造思維。有了創造思維能力,學生不僅可以學會教師講授的知識,還可以在自己的思維實踐中學到教師沒有講授的知識,甚至創造新知識,這樣的學生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無論多麼優秀的教師也不可能把學生一生所需要的知識都教給學生。教知識總是有限,教思維是根本。教師應當是手握創造思維金鑰匙的指導者。

28、世界教學方法改革不斷發展,如蘇聯讚可夫的發展教學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德國根舍範例教學法,法國教育家弗雷內自治教學法,保加利亞洛紮諾夫快樂教學法,美國教育家布魯姆目標教學法即掌握學習法等,都注意了學生主體論,能力目標論,動態發展論,多渠道獲得知識論。我國北京朝陽區小學教師馬芯蘭的滲透教學法,遼寧特級教師魏書生六步課堂教學法,上海特級教師錢夢龍的三主原則,湖北武漢大學教授黎世法六課型教學法及其異步教學論,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自學輔導法",都在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習主人翁的主動作用,基本原則都是啟智導學,我國教學改革的總趨勢和世界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是一致的。

29、教學效果決定於學生獲得有效知識量,不決定於傳授知識量,一個人智能高低取決於有效知識量。有效知識量和人的智慧成正比。教學改革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提高有效知識量。

30、以前程度不同地把小學教育變成聽話教育,把初中教育變成分數教育,把高中教育變成升學教育。這種現象說明我們需要進一步更新教育觀、教學觀和人才觀。

31、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授以法。各科教學都不能違背教學的大法即教學原則。一般應遵循的教學原則有:(1)係統性原則;(2)整體性原則;(3)綜合性原則;(4)動態性原則;(5)應用性原則;(6)全體性原則;(7)區別性原則;(8)啟發性原則;(9)自學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