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是以外戚身份謀取帝位的,故對此非常敏感,認為高穎堅持讓楊勇做皇帝並為其著想實是想步自己的後塵。後以王世積之事株連高穎,便罷免了他的左仆射職務和上柱國勳銜。
有人告高穎有謀反跡象,楊堅沒做任何核實,就信以為真,隻是不願落個連續殺戮功臣的名聲,才沒有殺死高穎,而是剝奪了他的全部官職,貶為平民。
為樹立自己的權威,楊堅在宮廷中長期放著杖棒,稍不如意,則當場施以杖刑,有時一天就要打好幾個人。楊堅還常嫌持杖者下手過輕,懷疑他們手下留情,便要推出殺頭。故宮廷中常有人死於杖下。
對於那些強權者來說,權勢就意味著一切。在封建社會的權力鬥爭中,權欲與人性時時交鋒,往往是權欲勝,人性敗。
在現實生活中,廣大黨員領導幹部為了不做那個權力鬥爭的犧牲品,一定要從中學會監督,控製好手中的權。
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碑·官箴》
【釋義】當官的不是害怕我的威嚴而是害怕我的清廉,老百姓信服我的不是我的才能而是我的公正。如果為官公正,那麼老百姓就不敢怠慢;如果廉潔,那麼官吏就不會欺負百姓。公正就會更加透明,廉潔就會產生威信。
電視劇《天下糧倉》中有幾個貪官,貪官們都借為子女來貪錢的。《金瓶梅》中“戒貧詞”寫得好,“錢帛進珠籠內收,若非出道少貪求。親朋道義因財失,父子情懷為利休。急縮手,且抽頭,免使身心晝心愁;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在中國曆史上,仁人誌士往往有清醒的認識。林則徐自撰一幅對聯,聯曰:子孫若如我,留錢作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誌。子孫不如我,留錢作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林公一身正氣,驗證了“大叫三聲不要錢,鬼也怕”的俚話俗語。為官者要清醒地認識到,“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政之本也。要想為好官,就必須認識錢的兩麵性,它是把雙刃劍。我國現在的《憲法》明確地寫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正道上得來的錢,多多益善;邪道上飛來的錢,分文莫取。不管從事什麼行業的人,都應該清醒以待,時刻警惕。
英國的思想家培根說得好,錢應當用正當的手段去謀求,應當謹慎地使用,應當慷慨地用以濟世,而到臨死應當無留戀地與之分手。這就是我們對待金錢的正確態度!
反腐換來一方淨土,倡廉營造八方富足——俗語
我們在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的過程中,既要防止隻講德治忽視法治的偏向,又要防止隻抓法治不抓德治的偏向,努力做到德治與法治同時並舉,雙管齊下,相互滲透,融而為一。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成效,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保一方淨土,營造八方富足。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社會商品琳琅滿目,社會上的誘惑更是形形色色,各種花樣的賄賂,各種樣式的聯絡,各種各樣的關係網絡,如果我們稍有疏忽,那麼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等待你的將是你和你的家人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麵對如此多的誘惑,一旦我們喪失應有的警覺,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就很容易犯下沒齒難忘的錯誤,成為貪圖享受,追求糜爛生活的人,成為大家反腐的對象。如果我們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嚴格要求自己,做自己之正當職業,強健自己的身體,創造自己之幸福,我們勞動一日,可得一夜安眠,我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善莫大焉!我們卓爾不群,潔身自好,知足常樂,為的是兩袖清風,為的是換來一方淨土、為的是營造八方富足!
反腐最終目的是為了一個“廉”字,心“淨”自然“廉”。在老子的一首《插秧詩》中體現了深刻的哲理,真是讓人大開眼界,頗受感動,特別是在如今物欲、金錢欲望無限膨脹的今天,更能體現了它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