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女郵遞員經手一筆從武漢彙往鄭州的1500元彙款,後來因為找不到收款人被退回,女郵遞員按照彙款地址尋找彙款人,發現是一名入住漢口濱江飯店的軍人,也已經無法找到。當時女郵遞員一人拉扯著兩個孩子,生活艱難,一念之差將這筆彙款截為己用。直到3年前,女郵遞員已病入膏肓,才跟孩子講了這件事”。女郵遞員說,武漢這邊的彙款人叫程斌,彙單留言是:“幫戰友蘭明彙給鄭州的喬雲霞”。喬雲霞當時應是一名大學生,校名是“鄭州教育學院”或“鄭州師範學院”。後來經過媒體的多方查找,終於找到了彙款單上的當事人,弄清了事情的來來龍去脈。
原來彙款人蘭明1985年10月入伍,而喬雲霞的哥哥喬根法擔任他們連隊的指導員,因為喬根法家裏兄弟姐妹較多家境比較困難,喬根法不抽煙、不喝酒,津貼都接濟了老家。喬根法雖家境貧寒,但他“人很正直,對戰友很照顧”,這一點讓蘭明對他無比敬重。1989年,已經轉業的蘭明得知喬根法家境仍然困難,他就委托戰友程斌,寄了1500元給喬根法正在讀書的妹妹喬雲霞。打算用這筆錢資助喬雲霞完成學業,減輕喬根法的負擔,但蘭明沒想到等彙款寄到時,喬雲霞已離校,致使彙款被打回武漢。
彙款寄出後,蘭明又曾給喬雲霞寄過一封信,委婉地提及彙款之事,但這封信喬雲霞也沒收到。1990年,當蘭明再次去北京辦事時,又見了喬根法一次。他很納悶:“為什麼指導員隻字不提?”但又不好意思主動詢問。“每次去北京,都會想起這件事,它困擾了我十幾年。”蘭明說,他當時猜測是不是程斌沒有寄出這筆錢。後來蘭明跟程斌和喬根法都先後失去聯係,這1500元就在他心中成了一個謎團。直到看到新聞報道的戰友打電話給他,他才明白事情的原委,並且原諒了女郵遞員當年的行為。
女郵遞員在臨終前把事情和盤托出,可以說她是在良心上的回歸。而她的孩子決定還款並把事情公之於眾,並尋找彙款主人的過程,也是良心回歸的過程。我們沒有理由不敬重他們。所以說良心像一麵鏡子,讓每個人都可以比照自身的行為。這種道德彰顯出的博大的寬容精神,有利於我們整個社會的和諧。
良心在工作崗位上的體現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對工作認真負責態度。而在生活中,良心體現是你的為人和道德水平的高低。或許在物欲橫流今天,良心和道德已經是個人行為的高度要求了,有些事情你可以做不到;但是法律卻是個人行為的最低標準,你還是必需要做到的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釋義】:能洞察他人品行與才能者,可稱之為智慧。能覺悟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者,可稱之為高明。
這句話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是《老子》中極富人生哲理的一章,本章以精辟的辯證法觀點,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人生奮鬥和品德修養最上乘的人生哲學。這些千古名言,都成為了人們的座右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話說明了能夠知己知彼的人,才能算是明智的,而且了解自己比了解別人更為重要。
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做“人貴有自知之明”。最早說這句話的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說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最聰明的,最難能可貴的。在古希臘一座智慧神廟大門上,也寫著這樣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古今中外的哲學都這樣說,可見自知之明對人生乃至人類是何等的重要!
自知之明,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認識自己。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就是自己,怎能說不認識、不了解自己呢?”其實不然,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談論起來頭頭是道,可做起事來,卻常常束手無策,力不從心。為什麼會這樣呢?所以有的人了解他人,了解社會,但是就是不會太了解自己。人總是免不了要將自己想象得更好一些,要做到有自知之明,事實上是很難的。要不,何以古今中外,都有“人貴有自知之明”之類的勸誡呢!
鮑叔牙是春秋時齊國政治家,他以善於知人而出名。鮑叔牙少年時與管仲友善,相互十分了解。齊桓公即位後,要任命鮑叔牙為相,叔牙辭謝並力舉管仲。他說:“您隻要治理齊國的話,我是可以勝任的;你若是想稱霸諸侯的話,非管仲不可。”齊桓公采納了他的建議。後來齊國經過管仲的改革,日漸富強並且稱霸諸侯。管仲相齊時,鮑叔牙甘居其下,協助他治理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