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宣傳培訓,造成聲勢。
在校內,校長和主任多次利用校會、年級會、教工會、班主任會和學生幹部會比較係統地宣講愛祖國係列教育實驗的指導思想、實驗意義、理論依據、內容體例和方法要求,在全校師生中進行總動員。我們給每個教職工印發了《中學德育大綱》,特別強調了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具體要求,我們在抓實驗年級和實驗班教師培訓的同時集中抓了全體班主任的培訓,建立了嚴格的例會製度,不僅組織班主任學習有關愛祖國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專家的文章,還積極組織愛祖國教育中的思想品德行為考評、差生成因和轉化、主題班會設計、培養知情意行協調發展等問題的專題研討會。對學生,我們也舉辦了升旗手、行為示範隊和班幹部的專項培訓。
對校外,我們從家長和社會兩方麵開展宣傳培訓工作。我們召開了一次全校規模的家長會,舉辦了多次分年級的家長學校,分層次地介紹《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德育大綱》和《西安市一中愛祖國係列教育實驗設計》,號召家長一方麵加強家庭中的愛祖國教育的研究和實施,另一方麵積極為學校搞好實驗獻力獻策。我們還多次約集學校社會教育委員會的成員來校聽取愛祖國係列教育情況的介紹,請他們充分發揮自己在本單位和社會上的作用,為學校愛祖國係列教育提供場地、人力、物力、財力和輿論上的幫助。
宣傳培訓工作為學校實驗打開了局麵。
4、選點試行,點麵結合。
我們認為,實驗初始,由於工作不熟,經驗缺乏,不宜鋪得太開,應選擇部分年級和班級作試點,集中力量,穩紮穩打,為此,我們確定了初中一級二班和四班,以及高中一級一班和六班為試點。他們是初始年級,班主任年齡較輕、能力較強,年級組長經驗豐富、思想解放,年級組較團結、有研究熱情。作為試點是比較合適的。我們召開了實驗試點工作的專題研討會,提出了試點工作的具體要求。年級組長和班主任還提交了試點計劃和實施方案。試點工作從1989年3月正式開始。
然而,我們搞選點試行,並不是隻在這兩個年級四個班開展愛祖國教育活動,試點是重點,是先鋒,要嚴格按照設計係統地實施,而其他年級和班級也可以在全校的統籌安排下積極地組織愛祖國教育活動。愛祖國係列教育的實驗在進行,學校1985年以來所形成的德育特色及傳統活動也仍然保持,象植樹綠化、學雷鋒、軍訓、三防教育、青春期教育、時政形勢教育等活動,都與愛祖國教育合拍,對愛祖國教育的實施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二階段:及時調整,擴大範圍,積累經驗(1989年9月—1990年8月)
1、測查評估,掌握情況。
測查評估是為了幫助我們及時準確地了解實驗對象的狀態和變化,以利采取積極的教育措施,這是實驗的重要環節。
在第一階段,我們對學生行為表現的測評辦法作了研究,製定了一套比較係統的量化考核辦法,實施後,我們能通過評分了解學生自不待言,最令人興奮的是學生通過自身的行為約束,在行為表現上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學校的違紀現象明顯減少,校風明顯好轉。
在第二階段一開始,我們又集中力量進行了認知、情感、意誌方麵的測查研究,用編成兩套認知測試題、三套情感測試題和一個意誌實驗,及時地對新升入初二和高二的試點班進行了測試。通過測試,我們發現一些學生對祖國的了解是很貧乏的,有的甚至對中國人為何稱“炎黃子孫”以及國徽如何構圖竟一無所知;不少學生情感殘缺,別說愛祖國,有的甚至對父母都十分淡漠;還有不少學生意誌品質較差,一些小困難都不願克服。這正好說明了我們開展愛祖國係列教育是完全必要的。測試中我們還發現,學生對未知的東西頗感新奇,對自身不健康情感和薄弱意誌也有所不安。這恰好為我們實施下一階段教育打開了方便之門。經過總結和調整,愛祖國係列教育實驗獲得了順利發展,實施與測查的經驗也獲得了同步積累。
2、加強導向,重視基礎。
第二階段開始時,從對德育總目標的認識出發,加重了政治方向教育的份量,除了給學生係統地進行形勢教育外,組織學生參加了團中央等單位舉辦的“三熱愛”知識競賽和西安市教委舉辦的“愛我們中華”知識競賽,還組織學生到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和省圖書館參觀“理想之路”展覽和“學雷鋒和延安精神”展覽,在軍訓時組織學生步行十多裏到烈士陵園宣誓和祭掃。這些活動不僅及時消除了一些學生的模糊認識,還通過深情緬懷英烈的偉大業績,增強了他們對黨、對祖國、對社會主義的熱愛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認識。
我們認為,在加強政治方向教育的同時,基本道德和文明行為教育絕不能有絲毫放鬆,因為它也是形成正確政治信念的基礎。為此,我們在第二階段實驗中繼續重視了這方麵的教育。在過去一年中,我們為落實“真誠友愛、禮貌待人”這一規範,天天堅持文明訓練,每天都由校長、主任、年級組長率學生在門口迎接學生進校,向學生問早問好,以尊重換尊重,打開了局麵,我們及時吸取了這一經驗,在第二階段實驗開始時製訂出了《西安市一中學生在校日常行為規範訓練規程》,從進校、升旗、早操、早讀、上課、課間、自習、集會、考試、就餐、午休和課外活動等十多個方麵提出了訓練的細則要求和方法,規定了檢查考評的程序和責任,使細致的訓練由一項擴展到多項。經過實施,學校風氣大變,連一些以往表現較差的學生也變得文質彬彬了。教師們高興地說:“我們的學生更可愛了。”
3、落實活動,緊扣主題。
活動是愛祖國係列教育的重要途徑。在第一階段,我們就十分注意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第二階段開始後,我們根據實驗設計的要求,著重抓了活動的係列化建設。我們提出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一方麵由實驗課題組統籌安排重大的集體活動,另一方麵又給實驗年級和班級以自主權,緊扣實驗主題、重點和目標要求去自行開展活動,具體說,層次上要形成學校、年級、班級、小組的四級係列;類型上要形成會班團隊活動、學科課餘活動、社團學術活動、文體娛樂活動、興趣特長活動、社交聯誼活動、社會公益活動和節令紀念活動的八條係列,總之,要力求課外活動全部實現計劃組織化和愛祖國教育化。
教育主題,是各實驗的靈魂,脫離它,就難以形成合力。初中二級和高中二級一進校,我們就將其納入了愛祖國係列教育的軌道,使範圍進一步擴展,這時,設計中的六個年級教育主題係列,就有四個在具體實施了。初一是“集體永遠在我們心中”,初二是“青春年華無限美好”,高一是“燃起人生一團烈火”,高二是“為了理想奮力拚搏”,我們的活動都要扣住主題來設計,對實現目標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三階段:全力以赴,深化教育,總結經驗(1990年8月~1991年9月)
1、動員力量,編製軟件。
教育要有教材,這是常理。搞愛祖國係列教育,應該研製出有效的教育軟件,以保證教育活動的內容實在性和結構邏輯性,把各年級的主題教育落到實處。
在前兩個階段中,我們克服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重重困難,收集和整理出一批資料,為教育軟件的編製做了準備。第三階段一開始,我們就把軟件編製工作提上了日程,從每個學科中確定一名教師參與編製工作。我們繼續克服困難,求助於陝西師大、省市教院、省市教科所和省圖書館,得到了許多專家的支持,還得到了社會教育委員會中不少成員的幫助。我們把這些收集到的資料分為11類,包括文學類、藝術類、自然類、民族類、人物類、科技類、體育類、情操類、經濟類、史實類和軍事類,每一類中又包括若幹個小類,分門別類地編纂和撰寫。我們根據內容的不同,有的以故事形式編寫,有的以趣聞形式編寫,有的則直接用原始材料再附以評述,從而使這些零散的材料成為可看、可聽、可讀、可講的教材,成為可以培養學生認國之知、愛國之情、報國之誌和效國之行的教育軟件。經過一年的努力,目前大多數分類的軟件材料已基本完成,有的已開始試用。例如藝術類中我們整理出的愛祖國教育的電影係列、電視係列、歌曲係列在全校試用,受到了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
2、狠抓課堂,落實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德育的一條至關重要的途徑。在前兩個實驗階段中,雖然我們也強調抓課堂教學,但它的發展,遠不如我們抓的課外活動。為此,我們在第三階段一開始就著重抓了課堂教學。
我們認為,所有學科的課堂教學在實施德育方麵都有著如下的共性:①通過教師自身的品德示範影響學生;②通過教學中學生的群體活動培養集體主義意識;③通過本學科知識特點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即世界觀教育;④通過本學科發展中貢獻卓著人物的介紹,樹立人生楷模,激發學生立誌成才;⑤通過對本學科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興趣,進而樹立職業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⑥通過本學科在中國發展曆史的介紹培養愛國主義情感⑦通過教學各環節中的要求來訓練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能力。另外各學科也有它實施德育的個性優勢,如理科突出一個“真”字,文科突出一個“善”字,藝科突出一個“美”字。
從以上認識出發,我們對全體任課教師進行了比較係統的培訓,組織同科教師舉行了比較細致的研討,每個學科中我們選了一名教師作重點研究的觀摩課示範,把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的程度作為評價一節課好壞的重要因素;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也特別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德育。還在全校青年教師中舉行“寓德賽教”活動,評選出一批優秀課。舉行了“課堂寓德”的論文征集評選活動。
通過以上工作,學校課堂教學的德育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為全麵深化愛祖國係列教育創造了良好條件。
3、全麵實施,利用契機。
抓教育契機往往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階段開始時,正值全國迎亞運進入高潮。我們抓住這個契機,開展“創衛生城,建文明校”活動和“愛國捐款,支援亞運”的活動。我們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整理社會衛生環境達6000人次,一些團員還利用星期日主動參加黑河引水工程的勞動。全校學生在校內勞動的人數和次數就多得無法統計了。學校學生為亞運會捐款達1800多元,同時還為藍田災區捐款700多元,在亞運會期間,團委和學生會舉辦“金牌榜”專欄,每天公布金牌統計數,還介紹中國優秀運動員的事跡,用以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在亞運之後,我們抓的契機教育還有政治教師作的《一二、九運動始末及曆史意義》報告和進修歸來的俄語教師作的《蘇聯見聞》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