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愛祖國係列化教育”(1 / 3)

“中學愛祖國係列化教育”

一、實驗研究的目的和依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界開展了多方麵的教育科學研究,德育的目標、內容途徑、評估,管理等方麵的整體改革勢在必行,《中學德育大綱》就運而生,通過實驗研究來檢驗《中學德育大綱》正確性和科學性,是我們這個實驗的根本目的之一。

從長期的教育實踐出發,經過深入的研究,我們認為,愛國主義應該是我們教育的主線,愛祖國教育應該是我們的主攻方向。其理由如下:

從德育目標看,一般認為有三個層次,初級層次是培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格公民,中級層次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高級層次是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愛國主義是這三個層次的共同需要。

從德育內容看,《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小學德育要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在這“五愛”中,愛祖國是其靈魂和核心,是其他“四愛”的起點和原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愛祖國還是對其他“四愛”的涵蓋和包容。首先,我們的祖國是社會主義的祖國,愛祖國自然要愛社會主義,其次,祖國並不是一個抽象物,她是由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11億勤勞勇敢的人民以及由他們所創造的輝煌燦爛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組合而成的,人民、勞動、科學,都孕含在其中。愛祖國教育內容所在皆是,豐富無比。這是其他種種教育所無法比擬的。

從德育途徑看,學生所處的任何一個時空,毫無例外地都在我們偉大祖國的懷抱中,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與祖國有著身肉相依的密切聯係。因此可以這樣說,愛祖國教育比其他種種教育更容易實現學校、家庭、社會的三結合,達到德育途徑多元化要求。

從德育過程看,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誌和道德行為不斷發展,螺旋上升,逐步達到它們各自的高級階段,即成為道德信念、道德情趣、道德意誌和道德習慣。然而,在德育實踐中,我們往往忽略了情感和意誌兩個環節。這是德育水平一直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愛祖國屬情感教育,上承認知,下啟意誌,對接通德育過程中的心理鏈,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情感最富遷延性,愛國情感的培養對實現德育的整體目標,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實驗的方針、任務和原則

“愛祖國係列化教育”確立後,我們的方針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情感教育為基本手段,以淺層教育為突破口,利用西安地區文化古跡和革命聖地的優勢,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直觀到抽象,由“一愛”到“五愛”,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認國認知、愛國之情、報國之誌、效國之行”,使之逐步達到《中學德育大綱》規定的思想、政治、道德、個性心理品質和能力等方麵的要求,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共產主義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品德基礎。

我們的任務是:①研究愛祖國係列教育的最佳目標要求;②研究愛祖國係列教育的最佳內容配置;③研究愛祖國係列教育的最佳心理結構;④研究愛祖國係列教育的最佳形成時期;⑤研究愛祖國係列教育的最佳方法途徑;⑥研究愛祖國係列教育的最佳層次安排;⑦研究愛祖國係列教育的最佳效果測定;⑧研究愛祖國係列教育的最佳組織管理。

我們的原則是:總體上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與愛國主義特色相結合的原則;目標上堅持知情意行同步發展與分層遞進相結合的原則;內容上堅持思想性與科學性、係列性與循環性相結合的原則;途徑上堅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方法上堅持正麵疏導與正當滿足相結合的原則;評價上堅持超前的目標導向與全麵的量化測查相結合的原則;管理上堅持宏觀的嚴格調控與微觀的大膽創造相結合的原則。

三、實驗設計

從以上的方針、任務和原則出發,我們又確立了“愛祖國係列化教育”的四大係統,即目標係統、內容係統、途徑係統和程序係統。

目標係統

根據知情意行同步發展、相輔相成的原理,愛祖國係列教育的目標在橫向上分為認國之知目標、愛國之情目標、報國之誌目標和效國之行目標四個方麵。即通過認知教育、使學生形成堅定不移的愛國主義道德信念;通過情感教育,使學生形成堅貞不渝的愛國主義道德情操;通過意誌教育,使學生形成堅韌不拔的愛國主義道德意誌;通過行為教育,使學生形成堅定不泯的愛國主義道德習慣。

根據知情意行循環遞進、螺旋上升的原理,愛祖國係列教育的目標在縱向上分為初中階段目標和高中階段目標兩個層次。初中重在形成愛國主義的道德認知、道德情趣、道德意誌和道德行為,以“知”和“情”為主,“意”和“行”為輔;高中重在形成愛國主義的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毅力和道德習慣,以“意”和“行”為主,“知”和“情”為輔,具體說,在愛國之知方麵,初中要求扼要概括,高中要求細致廣博;在愛國之情方麵,初中要求純樸真摯,高中要求深沉熾烈,在報國之誌方麵,初中要求實際明確,高中要求堅韌篤誠;在效國之行方麵,初中要求遵效謹嚴,高中要求奮力自覺。

內容係統

根據愛祖國情感多元結構和由“一愛”到“五愛”的基本思路,我們把愛祖國係列教育的內容從橫向上分為愛中華民族教育、愛生活集體教育、愛高尚情操教育和愛優秀傳統教育。具體說,愛中華民族教育包括愛自身、愛同學直至愛全民族、愛全人類等具體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在他周圍的人們的美好感情;愛生活集體教育包括愛班級、愛學校直至愛全中國、愛全世界等具體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熱愛他所生活的環境的美好感情;愛高尚情操教育包括中華民族所具有的一切美好道德情操和文明行為習慣,旨在教育學生繼承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養成愛祖國必須具備的個人素質;愛優秀傳統教育包括愛民族曆史、愛民族精神直到愛四化前途、愛共產主義理想等具體內容,旨在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和思想方法,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奠定行為基礎。

根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和循環反複、重點強化的基本思路,我們把愛祖國係列教育的內容從縱向上分為主題和重點各異的六個年級段,初中以淺層直觀性教育內容為主,突出愛中華民族和愛生活集體教育;高中以深層抽象性教育內容為主,突出愛高尚情操和愛優秀傳統教育,各年級段的主題和重點。

根據德育途徑多元化、網絡化理論和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原則,我們愛祖國係列教育途徑設了三個子係統。

1、學校教育。這是途徑中的核心係統,包括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常規管理三方麵。其中課堂教學分文、理、藝三科,共15門課程,依據學科不同特點挖掘愛國主義教育因素,通過教學各環節實施愛祖國教育;課外活動分校、級、班、組四層,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八類活動來實施愛祖國教育;常規管理分領導(三級體係)、隊伍(三個育人)、骨幹(五股力量)、製度(全麵考核)和環境(全麵優化)等五條線進行,共同促進愛祖國教育的實施。

2、家庭教育。這是途徑中的輔助係統,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續。建有三種不同功能的機構:①研究機構,如家庭教育問題研究;②輔導機構,如家長學校;③聯絡機構,如家長委員會。

3、社會教育。這也是途徑中的輔助係統,是對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擴展和加強。也建有三種功能不同的機構:①指導機構,如專家協作組;②協作機構,如社會教育委員會;③實踐機構,如社會教育基地。

程序係統

根據現代係統論和控製論關於過程管理的理論,結合愛祖國係列教育的基本要求,我們在愛祖國係列教育的程序係統中確定了六個關鍵的程序環節。

1、理論研究。包括收集資料、請教專家、分析研究、提出構想、完成設計、反饋修正,升華完善等具體環節。

2、組織建設。包括機構成立、人員分工、製度完善、人員培訓、開展工作、實績考核、改換調整等具體環節。

3、軟件製作。分教育軟件和測查軟件兩類。都包括研究要求、了解對象、收集材料、分類編寫、投入使用、反饋修訂等具體環節。

4、實施教育。包括認準目的、摸清情況、提出方案、選擇試點、分級實施、調控引導、檢查總結等具體環節。

5、測查評估。包括選定軟件、製訂方案、培訓人員、講明要求、實施測查,記錄分析、提出報告等具體環節。

6、總結驗收。是在以上環節完成基礎上進行。分為階段和終結兩種類型。其具體環節都包括積累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比照理論、核對事實、提出判斷等。

四、實驗研究的過程和作法

第一階段:充分準備,抓好試行、摸索經驗(1988年10月~1989年9月)

1、探索理論,完成設計。

實驗研究不能沒有一套係統的理論依據,所以,理論準備最先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我們的理論準備分四步進行。第一步是學習文件,領會精神;認真組織學習《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和《中學德育大綱》等文件;第二步是研究理論,對照分析;以德育科學理論為指導,對照分析學校1985年製訂研究的《西安市一中思想政治教育係列化要點》,找出不足之處;第三步是請教專家,廣泛研討;在校內舉行了三次專題的研討會,分層次邀請了校內外的一些行政領導和教師進行了廣泛的研討;第四步是設計方案,反複修改;在有關專家支持及廣大教師配合下,責成專人撰寫《西安市一中愛祖國係列化教育實驗設計》。

2、建立機構,形成合力。

實驗前期主要建了以下組織:

①實驗領導小組,由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任組長,主管德育副校長任副組長,其他行政領導為組員。這是實驗工作的核心。

②實驗課題研究組,由主管校長任組長,政教主任為副組長,年級組長、班主任、政治教師和團委書記等有關同誌參加,這是實驗工作的主力。

③專家協作組。由一些省內教育專家組成。這是實驗工作的智囊。

此外,我們還建立了家長委員會、家庭教育問題研究會、社會教育委員會和社會教育基地等輔助性的組織機構來幫助我們從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方麵強化愛祖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