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6年,德國的GDP為23060億歐元,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2005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7282.4億美元,其中出口9634.8億美元。從2003年起連續四年保持世界頭號出口大國地位。今天的德國是世界上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曆史上的德國卻是一個分崩離析、長期處於任人宰割地位的國家。從10世紀後期開始,它曾經連續分裂長達900餘年時間,淪為歐洲列強縱橫馳騁的狩獵場。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後的德意誌境內,共有360個獨立的邦國和1500個半獨立的領地。絕大部分邦國版圖都很小,在威斯特伐利亞地區,每個邦國的麵積平均隻有50多平方公裏。即便如此,這些邦國的君主卻都很自負,無論其邦土大小都一樣建立起自己整套的國家製度,擁有健全的統治機構,也擁有軍隊,其中最小的一支國家軍隊隻有12個士兵。教皇也不甘寂寞,教廷直接控製德國教會,讓德意誌諸邦成了“教皇的奶牛”。直到19世紀50年代,德國分裂疲弱的狀態依舊。德國的韋爾比勳爵在1914年回憶說:“他們記得在19世紀50年代時,德國是一群由無足輕重的王室成員統治下的無足輕重的邦。”
後來統一德意誌諸邦的普魯士王國開始隻是個家底薄弱的小國,被列強戲稱為“鐵罐堆中的一隻陶罐”,隨時都麵臨著國破家亡的危險。在普魯士最危險的1756-1763年“七年戰爭”期間,隻有600萬人口的普魯士同時對付法國、奧地利和俄羅斯三個人口超過2000萬的大國,幾乎慘遭滅頂之災。普魯士最終頂住了三個大國的圍攻,並迫使奧地利在1762年簽訂和約,承認普魯士對西裏西亞的主權。而在拿破侖軍隊1806年的入侵中,普魯士遭遇慘敗,被迫割讓了本來就不多的國土中的一半,支付1.5億法郎戰爭賠款。曆史上的德意誌,說它是一盤散沙一點都不為過。分裂和外來壓迫,讓德意誌民族飽償了痛苦。曆史上的德國人,曾經在很長時間內為自己的民族和國家感到自卑。即便對於自己的語言,18世紀末的普魯士王子查爾斯都認為,德語隻適合說給馬聽。
在當今世界大國中,德意誌的分裂時間之長、分裂程度之散,可謂絕無僅有。然而,當這個國家從分裂和痛苦中蘇醒過來後,它崛起之速、影響之廣,震撼了整個世界,甚或可以說,讓當時的世界感到顫栗。
從1864年的普丹戰爭開始,到1871年威廉一世在巴黎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誌皇帝的短短7年時間內,德國奇跡般地結束了長達919年的分裂,作為一個大國雄踞歐洲的中心。幾百年分裂和痛苦積蓄的能量在統一後火山噴發似的爆發出來,此後,在幾乎短短30年間,德國迅速完成了英美等國200年的發展曆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軍事大國,走出了一條被曆史學家稱為“德國特有道路”的發展道路,或者也可以稱為“普魯士道路”。不少後發國家,如19世紀末的日本、20世紀30年代的南京國民政府,都一度奉後起的德國為榜樣。
德國詩人海涅曾經說:“德意誌不是一個輕舉妄動的民族,當他一旦走上任何一條道路,那麼它就會堅韌不拔地把這條路走到底。”自統一以後,一盤散沙的德意誌諸邦再也難以將它永久分開。統一後的德國,曆經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和戰後長達半個世紀的分裂,曆經血與火的考驗、傷與痛的分裂,國家疆域數度變更。曆史上的德國三次被打倒,又三度重新崛起。德國奇跡般的三落三起,不斷吸引後人去探詢德意誌民族崛起的原因。
德國哲學家赫爾德說,每一個道德和政治文化的背後各有一個精神。一個民族有沒有健康向上的精神,是決定這個民族能否崛起的關鍵。德意誌民族的長期分裂和迅速崛起,形成德意誌民族風格獨特的民族性格,孕育了德國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代代德意誌人,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為了國家的強大,前赴後繼,刻苦精進,終於實現了德意誌的千年強國之夢。這種精神是德國崛起的根本動力。
德意誌民族是一個頑強精進的民族。處於落後狀態的趕超型後發國家,非有頑強之精神致力於國家的偉大不足以自立於強國之林。在歐洲王室奢靡之風盛行之時,幾代普魯士統治者為了國家的強大,過著近乎自虐的清教徒式的生活。威廉一世在位時,王室成員飲食烹調之拙劣,飯菜之簡單菲薄,幾乎到了食不果腹的程度。由於節儉已到了慳吝的地步,以致於人們在背後叫威廉一世為“乞丐國王”。他的後繼者弗裏德裏希二世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每天隻睡四個小時,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他號召國民勤儉節約並以身作則,絕對禁止宮廷的奢華排場。他本人平時隻穿士兵服,畢生隻有一件禮服。奢華的生活對弗裏德裏希二世來說有如糞土,他要的是國家的強大。在弗裏德裏希逝世20年後,拿破侖來到弗裏德裏希的墓前,用馬鞭指著墓碑對手下的將領們說:“要是他還活著,我們今天就不可能站在這裏了。”
德意誌民族是一個忠誠團結的民族。費希特曾經說:“一個德意誌人希望活著並永遠是一個德意誌人。”俾斯麥去世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是德國嗎?可惜呀,德國……”二戰後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說:“為德國人民貢獻出我的力量,直至最後一息。”在美國打球的德國NBA巨星諾維斯基在別人問到有沒有考慮過加入美國國籍的時候,他沒有絲毫考慮,脫口而出說道:“當然不會,德國永遠是我的德國。”在他們心目中,德國是高於個人的,愛國是不言而喻的。長期分裂的痛苦和統一迅速崛起激發的自豪感,造就了德國少有的向心力和愛國熱情。曆史上,多少稱雄於世的強國在一次猛烈的打擊麵前就一蹶不振、灰飛煙滅,而德國卻能三次從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中崛起,這個民族該有著何等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