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你不可不知的能源生態雙重危機(1)(1 / 3)

一、可怕的能源危機

人類文明發展史,實際上是一部地球資源開發和利用史,而能源開發又在資源開發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進入21世紀後,人們把能源、材料、信息和生物科技並稱為現代文明四大支柱。其中現代能源開發又一直處在基礎性重中之重的位置。世界各國都把它當成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

伴隨著能源開發,世界各地演繹出多少驚心動魄的戰爭掠奪和血腥廝殺。原因是作為地球自然資源的非再生礦物能源越來越少,且總有一天會耗盡,人類自身生存受到威脅。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能源危機的陰影向人類逐漸逼近,以猙獰的麵目揮舞死亡之劍。近半個世紀發生幾次世界性能源危機,給世人留下痛苦的記憶。

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1974年)

1973年10月16曰,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機爆發。

1973年10月6日爆發戰爭當天,敘利亞首先切斷了一條輸油管,黎巴嫩也關閉了輸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頓。10月7日,伊拉克宣布將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屬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國埃克森和莫比爾兩家聯合擁有的股份收歸國有。

接著,阿拉伯各產油國在短短幾天內連續采取了三個重要步驟:

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伊朗決定,將海灣地區的原油市場價格提高17%。

10月17日,阿爾及利亞等1O國參加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部長級會議宣布,立即減少石油產量,決定以9月份各成員國的產量為基礎,每月遞減5%。

10月18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的阿布紮比酋長國決定完全停止向美國輸出石油。接著利比亞、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爾及利亞、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產國也都先後宣布中斷向美國出口石油。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鬥爭,突破了美國石油壟斷資本對國際石油產銷的控製,沉重打擊了美國在世界石油領域的霸權地位。

1973年被稱為是美國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燈火通明的摩天大樓到了夜晚一片漆黑,聯合國大廈周圍和白宮頂上的電燈也限時關掉,許多居民不得不靠拾樹枝生火取暖。美國無法提供急需的石油以搶回世界油價控製權,被打得措手不及,以致尼克鬆不得不承認美國“正在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能源不足的時期”。他下令降低了他座機的飛行速度,並取消周末旅行的護航飛機。美國人建立在資源無比富饒之上的信心在這次石油危機中被嚴重摧毀。

石油價格的上漲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

第二次石油危機(1979~1980年)

1978年底,伊朗爆發革命後伊朗和伊拉克開戰,石油日產量銳減,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危機中石油產量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全球市場上每天都有560萬桶的缺口。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5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此次危機成為20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麵衰退的一個主要誘因。危機導致西方主要工業國經濟出現衰退,據估計,美國GDP下降了3%左右。西方主要原油消費國紛紛搶購石油進行儲備。

第三次石油危機(1990年)

1990年爆發的海灣戰爭,直接導致了世界經濟的第三次危機。來自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油價在三個月內由每桶14美元,急升至42美元。美國經濟在1990年第三季度加速陷入衰退,拖累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降到2%以下。隨後,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油價一天之內暴跌10多美元,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也迅速增產。因此,這次高油價持續時間並不長,與前兩次危機相比,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要小得多。

真正的能源危機離我們多遠?

這幾次石油危機給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曆史上的幾次石油價格大幅攀升都是因為歐佩克供給驟減,促使市場陷入供需失調的危機中。

2004年以來,國際油價不斷創出新高,一些市場人士認為,第四次石油危機可能來臨。石油價格一直是世界經濟關注的熱點。

目前看來,金融危機又正牽動油價下滑,石油的供需影響著世界經濟。

石油危機也讓我們認識到能源對人類的重要性。如果之前的能源危機是由於人為的原因造成的話,那麼,隨著人類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能源的依賴越來越強,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沒有了電,沒有了石油,我們的生活該如何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