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你不可不知的能源生態雙重危機(1)(2 / 3)

地球上的能源越來越少。按照我們現在開采能源的速度,地球上存在的煤炭隻能供我們開采200年左右,而石油和天然氣隻能供人們使用50年左右,包括各種能源在內的能源短缺引起的能源危機離我們已經不遠。

為了應付能源危機,世界各國都在極力開發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以保證人類的能源需要。

二、當今世界經濟的三大能源支柱

煤炭是埋在地殼中億萬年以上的樹木和植物,由於地殼變動的原因,經受一定的壓力和溫度作用而形成的含碳量很高的可燃物質,又稱作原煤。由於各種煤的形成年代不同,碳化程度深淺不同,可將其分類為無煙煤、煙煤、褐煤、泥煤等幾種類型。煙煤又可以分為貧煤、瘦煤、焦煤、肥煤、漆煤、弱黏煤、不黏煤、長焰煤等。

煤炭既是重要的燃料,也是珍貴的化工原料。20世紀以來,煤炭主要用於電力生產和在鋼鐵工業中煉焦,在某些國家蒸汽機車用煤比例也很大。另外,由煤轉化的液體和氣體合成燃料,對補充石油和天然氣的使用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石油

石油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寶貴礦藏,是天然的能源物資。但是石油是如何形成的,這個問題科學家一直在爭議。目前大部分的科學家都認同的一個理論是:石油是由沉積岩中的有機物質變成的。因為在已經發現的油田中,99%以上都是分布在沉積岩區。另外,人們還發現了現代的海底、湖底的近代沉積物中的有機物,正在向石油慢慢地變化。

同煤相比石油有很多優點:它釋放的熱量比煤大得多,每千克石油燃燒釋放的熱量約是煤的兩三倍,且石油使用方便,它易燃又不留灰燼,是理想的燃料。

目前世界有七大儲油區。第一大儲油區是中東地區,第二是拉丁美洲地區,第三是前蘇聯,第四是非洲,第五是北美洲,第六是西歐,第七是東南亞。這七大油區占世界石油總量的95%。

天然氣

天然氣是地下岩層中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氣體混合物的總稱。天然氣是一種重要的能源,燃燒時有很高的發熱值,對環境的汙染也較小,而且還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天然氣的生成過程同石油類似,但比石油更容易生成。天然氣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等烴類組成,其中甲烷占80%~90%。

最近十年液化天然氣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液化後的天然氣體積僅為原來體積的1/600。因此可以用冷藏油輪運輸,運到使用地後再予以氣化。另外,天然氣液化後,可為汽車提供方便的汙染小的天然氣燃料。

三大能源支柱的現狀與未來

到目前為止,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能源係統仍然是世界經濟的三大能源支柱。毫無疑問,這些化石能源在社會進步、物質財富生產方麵已為人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實踐證明,這些能源資源同時存在著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陷,並且日益威脅著人類社會的安全和發展。

首先是資源的有限性。專家們的研究和分析,幾乎得出一致的結論:這些不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耗盡隻是時間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其次是對環境的危害性。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被稱為肮髒的能源,從開采、運輸到最終的使用都會帶來嚴重的汙染。大量研究證明,80%以上的大氣汙染和95%的溫室氣體都是由於燃燒化石燃料引起的,同時還會對水體和土壤帶來一係列汙染。這些汙染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極其嚴重的,不可小視。

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性越強,人類麵臨的能源危機就越大,當能源危機發生的時候,人類將會怎樣?人類又將如何重新尋求新的、可持續使用而又不危害環境的能源?

三、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代,二千多年前已開始利用自然溢出的石油,用做燃料或點燈照明,逐漸擴大到潤滑、醫藥、製墨和軍事。古人最早把石油稱作石漆、石淄油、硫磺油等。“石油”一詞由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出,並為後人廣泛引用。在石油的勘探、開發和油品分離提煉上十分落後,近千年來幾乎沒有什麼可記載的內容。不過,一千多年前有一項開采岩鹽的鑽井技術,開世界鑽井技術的先河。

中國古代鑽井技術曾領先國外近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