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江河湖泊大觀(3)(3 / 3)

遺愛湖的風景讓我感到我居住的小城竟是如此美麗!

入夜,無景可看時,光看水就足以醉人,而眼前卻是深深淺淺、濃濃淡淡、高高低低、遠遠近近……無處不景,此刻的我仿佛就置身仙境了。而這仙境的意蘊恰恰來自那些國畫般的和諧組合。禁不住感歎,遺愛湖是善於借鑒別處景致而不俗的,也是自成一體而不亂的,你看呀,湖中遠近高低各種風物遙相呼應,隔而未絕,互通有無,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的理念。

初夏季節,鮮花怒放,沿著湖畔漫步,岸邊垂柳青青,水中荷花吐豔,微風習習,清香輕拂,讓人不覺為之心醉。湖中的小船隨波蕩漾,船上三三兩兩的遊人,或嬉笑、或談心、或靜思,興致來了,可以自己來槳,忽左忽右,任憑爽朗的笑聲灑落在湖麵。湖水輕拍著岸邊的圍堰,激起層層漣漪,荷葉在微風中輕輕擺,像美麗的江南的少女翩翩起舞。如果有幸趕上細雨朦朧的日子,雨中的遺愛湖猶如淡淡的水墨畫一樣渲染開來。

炎炎八月,熱浪滾滾,來到遺愛湖,享受這城市中的“大氧吧”,湖水之浸潤,倍感神清氣爽。或是湖邊垂釣,依繁蔭而納涼;或漫步林蔭小道,涼風習習拂麵。這裏的寧靜,這裏的秀麗,呼吸著這裏的空氣,愜意與你同在!

夜幕降落,華燈初上,在霓虹燈和裝飾燈光的閃爍下,垂柳顯得越發的青翠,山影如黛,湖麵上五顏六色、色彩斑斕的彩燈倒影隨風晃動,水波蕩漾,仿佛帶領人們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溶溶月色下的遺愛湖,展露出“三分明月倒映,湖水波光粼粼”的意境。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詩句。以山、水、竹、樹、路、橋、亭、灘、民居為組合的遺愛湖自然景觀,有著世外桃源般的意境,如同一幅韻味無窮的山水畫,形成一個獨特而美麗的田園風光,給人們一種回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感覺。對那些久經都市嘈雜喧鬧、愛好自然的人們來說,到遺愛湖一遊,不能不說是一種美的享受。

伊瓜蘇大瀑布

當地印第安人的瓜拉尼語稱該瀑布為“伊瓜蘇”,意為“大水”。當地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某部族首領之子站在河岸上,祈求諸神恢複他深愛的公主的視力,所得回複是大地裂為峽穀,河水湧入,把他卷進穀裏,而公主卻重見光明,她成為第一個看到伊瓜蘇瀑布的人。

1541年,西班牙探險家德維卡來到這裏,他是最早發現這條瀑布的歐洲人。德維卡並不覺得伊瓜蘇瀑布特別壯觀,隻形容為“可觀”,他描繪伊瓜蘇瀑布,說它“濺起的水花比瀑布高,高出不止擲矛兩次之遙”。耶穌會教士繼西班牙人來此傳揚基督教,建立傳教機構。其後,奴隸販子來此擄掠瓜拉尼人,賣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種植園去。耶穌會教士於是留下保護瓜拉尼人。西班牙王查理三世艮然聽信了莊園主的讒言,1767年把該會教士逐出南美洲。在阿根廷波薩達斯附近,仍保留著一座耶穌會的古建築,稱為聖伊格納西奧米尼,建於1696年,是觀賞瀑布的旅遊中心。

伊瓜蘇河發源於塞羅多馬(SerrodoMar),緊靠聖保羅南部的巴西海岸,向西流入內陸,流程約1320千米,河流順著蜿蜒曲折的河道流淌,在穿越巴拉那高原之前,因支流彙入而河水上漲,河流途經70多個瀑布,使航道不時中斷。其中最大的為納空代瀑布,落差40米,幾乎和尼亞加拉大瀑布相當。伊瓜蘇最終流到巴拉那高原邊緣,在其彙入巴拉那河前不遠處,在伊蘇瀑布上方直瀉而下。

此處的伊瓜蘇河寬約4千米,河水就在整個寬度上,在壯觀的新月形陡崖處傾瀉而下。

共有275股獨立的大小瀑布,其中有些瀑布徑直插入82米深的大穀底,另一些被撞擊成一係列較小的瀑布彙入河流。這些小瀑布被抗蝕能力強的岩脊所擊碎,騰起漫天的水霧,豔陽下浮現出閃爍不定的絢麗彩虹。在兩條小瀑布之間的岩石突出處,綠樹密布;棕櫚、翠竹和花邊狀的樹蕨構成叢林周圍的前哨。樹下,熱帶野花——秋海棠、鳳梨科植物和蘭花透過下木層爭奇鬥妍。穿梭於樹冠層的各種鳥類,如鸚鵡、金剛鸚鵡及其他身披豔麗羽毛的鳥類構成了繽紛的色彩。

巴西和阿根廷雙方的國家公園均位於瀑布的某一側,通常需要經由另一側才能接近瀑布。也許從直升機上能獲得最佳視點,驚心動魄的全景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