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教學如何堅持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原則,也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帶指導性的根本方法。它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揭示的認識規律,也反映了教育學所揭示的教學規律。
啟發性原則,具有悠久的曆史。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意思是說:在教學中,首先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需要,選擇最佳施教期。“憤”謂“心求通”而未達到,“悱”謂“口欲言而未能”。隻有學生處於心求通、口欲言的積極心理狀態時,進行施教才是有效的。另外,還要把思維上開竊作為啟發式教學的核心。“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隻有思維上想得通,才能說得清,真正弄清問題。其次,還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探求新知識的能力。能夠“舉一反三”達到觸類旁通。孔子的啟發式教學思想被許多教育家繼承和發揚,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啟發性原則,要求教師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從學生實際出發,運用直觀的、現代化的多種教學手段,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開展師生雙邊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發展智能,提高覺悟。
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材已相對穩定,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要改革舊的教學方法,就必須堅持啟發性原則。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要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根據中學生年齡及心理發展特點,按照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規律,貫徹理論聯係實際和知識、能力、覺悟三統一的原則,改變“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實行啟發式教學,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課教學入情入理,生動活潑,收到實效。
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堅持啟發性原則呢?
一、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這是搞好啟發式教學的
前提和基礎《教育學》指出:“認真備好課,深透地掌握教材,是實行啟發式教學的必備條件”。教師在備課時,首先必須把握教材,掌握教材重點、難點及主要知識點。另外,還要了解當前的形勢任務、社會實際及學生思想實際,在此基礎上才能寫出切實可行的教案。這樣教師在上課時才能得心應手,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層次清楚,引人入勝,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搞好啟發式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大慶市教育學院,定期舉辦教學基本功競賽及優秀教案評展活動。例如大慶十一中學中年骨幹政治教師設計的教案,目的明確,內容具體,環節清楚,規範適用,這就為上好課奠定了基礎。
二、導課語言生動,形式新穎,過渡自然,這是搞好啟發式
教學的重要環節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導課的成敗,對於上好一堂課是至關重要的。導課語言要富有啟發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導課形式要新穎多樣,可以通過引用名人名言,介紹英雄人物事跡,講述寓言故事,講解漫畫,表演小品,分析條例等方式進行導課。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例如大慶三十一中有位青年骨幹政治教師,在講“困擾美國的社會危機”這一問題時,教師扮演記者,讓學生扮演被采訪對象,采用小品形式進行“情境”教學,自然引入新課,收到很好教學效果。
三、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開展課堂討論,是實行啟發式
教學的重要方法針對中學思想政治課新教材趣味性、可讀性較強的特點,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然後再圍繞著讀書思考題開展課堂討論。這有利於發揚教學民主,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