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教學大綱的比較研究
1986年,為適應中學政治課教學改革的需要,國家教委印發了改革時期的第一個《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教學大綱(初稿)》(以下簡稱1986年大綱)。時隔兩年,國家教委又審查並原則上通過了中學6門政治課改革實驗教學大綱(試行草案)(以下簡稱1988年大綱)。1992年,國家教委重新擬定和審查通過了新的《全日製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大綱(試用稿)》(以下簡稱1992年大綱)。教學大綱反映了時代對學校教育的要求,規定了課程的性質和教學原則,是編寫教材、培訓師資和組織教學的依據。因此,對三個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大綱進行比較研究,提出和廓清一些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對於進一步深化中學政治課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一、課程性質:懸而未決
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問題,不是一個純粹的理論問題。從後麵可以看到,它不僅維係著思想政治課的地位,而且還對思想政治課課程的建設、教學原則的確立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性質,曆來存在著德育課與智育課之爭。中學思想政治課設課之初,基本上是被當作德育課來看待的。1959年,新中國的第一個《中等學校政治課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就規定:“中等學校政治課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的重要課程。”進入80年代後,也許是出於對過去蔑視理論教學和崇尚政治空談的反叛,在原國家教育部頒發的《改革和加強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意見》中,又傾向於把中學思想政治課當作智育課,認定中學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礎知識教育的課程。”但是,對於曆史上存在的德育課與智育課之爭,1986年大綱並沒有做出“非此即彼”的裁決,而是企圖以調和的姿態加以解決,即所謂“德育與智育統一論”。該大綱指出:“中學思想政治課是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教育的重要課程。”1988年大綱雖沒有對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性質做出規定,但同時期頒布的德育大綱似乎可以作為代表。《中學德育大綱》規定:“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係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門課程。”可見,德育大綱是把中學思想政治課當作德育課的。1992年大綱則大體上站在1986年大綱的立場上。該大綱說:“思想政治課是中學的一門主要學科,是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常識和社會主義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課程。”也就是說,對於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性質的權威認定,進入改革時期後仍是懸而未決。
坦率地講,無論是論爭的某一方,還是持無原則的“調和論”,都是有失公正的。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性質之所以陷入永無休止的爭論並長期議而不決,不外乎兩個方麵的原因:從客觀上看,就是時代的不斷變化及其所引起的對學校教育要求的經常變化。改革時代,形勢瞬息萬變,作為反映時代要求的思想政治課及其教學大綱,也要不斷發展變化,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如果對這種合理的變化把握不當,就容易流於謬誤。事實也正是這樣。細心考察一下思想政治課性質變化與德育地位的削漲之間的關係,就很能說明問題。1986年時,人們全心關注經濟,強調知識,淡化德育,於是就有思想政治課課程性質上的“調和論”;1988年,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餘波蕩漾,德育倍受重視,幾個德育大綱相繼出台,於是在思想政治課課程性質問題上傾向於“德育論”;1992年的氣候與1986年相去不遠。思想政治課課程性質也就很自然地向1986年回歸。從主觀上講,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性質的爭論顯然與人們在認識上的誤區有關。其一,是不是非要把思想政治課歸屬於德育課或智育課不可?盡管人們都在為思想政治課究竟是姓“德”還是姓“智”而憂慮,卻不去追問:“德育課”和“智育課”的概念來自何處?它們是怎樣界定的?對思想政治課作這樣的歸屬有沒有必要?如果大膽地懷疑問題本身的話,就會發展到提出這個問題就是一種失誤。實際上,對中學思想政治課做姓“德”姓“智”的歸屬,除了徒增煩惱外,並無特別價值。其二,應當怎樣擺正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性與智育性的位置?顯然,1986年大綱和1992年大綱都是在做算術加法。切不要忘記: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屬性是就目標本身而言的,它的智育屬性則是就目標的實施來說的,將目標和手段簡單相加當然是很荒謬的。
確定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性質,關鍵是要找出它區別於其它課程和其它德育渠道的內在性質。在目標上,中學思想政治課旨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思想、政治教育,與班團活動等德育途徑相通,因此與其它文化課程區別開來;在手段上,中學思想政治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作支點,與有關文化課程靠近,因此與班團活動等德育途徑區別開來。所以,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性質,也許這樣表述更為恰當:“中學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礎知識教育,提高學生政治、思想、道德覺悟的課程。”它強調中學思想政治課的特殊性,既完整地規定了中學思想政治課的目標和手段,又可避免人們陷入無休無止的爭論之中。從此也可以得出兩個結論:既然思想政治課以提高學生政治、思想、道德覺悟為目的,那麼,任何削弱思想政治課地位的想法和做法——包括將思想政治課由高考必考科目改為選考科目,都是與思想政治課的性質背道而馳的;既然思想政治課是通過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教育來達到目的的,那麼,任何削弱理論教學的做法,無論是公開的還是打著“思想性”的旗幟,都是與思想政治課的性質不相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