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驅逐艦仍圍著燃燒的“霧島”號殘軀打轉。淩晨3時後,近藤海軍中將不得不放棄原來的作戰企圖,令“霧島”號和2艘無法行動的驅逐艦自沉,然後撤離了戰場。但是田中沒有辜負自己“頑強者”的渾號,在戰列艦決鬥的最後階段,他悄悄地駛向瓜島塔薩法朗加灘頭。山本批準了他提出的孤注一擲的計劃:冒著空襲危險派部隊搶灘上岸。黎明來臨,美海軍陸戰隊“複仇者”式魚雷機猛攻靠岸的運輸船。日本兵頂著猛烈的轟炸和掃射,死命地衝出來,攀著纜繩跳進海水裏。這次空襲將田中最後的4艘運輸船全部炸毀,把日陸軍第38師2000名掙紮上岸的土兵的給養和裝備統統炸飛了。
11月12日夜裏開始至15日早晨結束的這場海戰,標誌著瓜島爭奪戰的一個決定性轉折。日軍隻有10噸物資和2000人的陸軍部隊被送上了岸,而日本海軍為之付出的代價是:2艘戰列艦、l艘巡洋艦、11艘運輸船和10餘艘驅逐艦。山本司令長官至此認識到,聯合艦隊再也承受不住如此沉重的代價去支援陸軍的作戰行動了。這場海戰後,“東京快車”雖然仍在堅持運行,但每次隻運進了很少的增援力量和物資,而這些少得可憐的東西顯然已難以維持3.2萬人的日軍部隊,正如日本人自己所形容的那樣,瓜達爾卡納爾島已是“死亡之島”,島上日軍無衣無食,屍骸狼藉,隻得在翌年初溜走。
7.角逐馬裏亞納群島
1942年下半年曠日持久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使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喪失了戰略主動權,日本陸海軍逐步退縮,再也不能自由地選擇戰鬥時間和地點,盟軍在哪裏進攻,日軍就被迫在那裏應戰。但美國海軍實力尚未完全恢複,還無力大舉反攻。美英聯合參謀委員會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中決定,1943年前十個月,盟軍在太平洋方向隻收複阿留申群島西緣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主要任務是在南太平洋向拉包爾發動攻勢,待下半年美國“埃塞克斯”級大型航空母艦服役後,再從中太平洋大舉反攻,占領日本人稱為“太平洋防波堤”的馬裏亞納群島,叩響日本本土的大門。
8.南太平洋的鉗形攻勢
瓜島戰役之後,山本五十六坐鎮於加羅林群島首府特魯克,密切不安地注視著步步逼近拉包爾的美軍。美軍在南太平洋上的戰略部署是形成對日本西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軍基地拉包爾的鉗形攻勢,拉包爾位於俾斯麥群島中的新不列顛島的東北部,靠近所羅門群島的最北端。對拉包爾的鉗形攻勢由麥克阿瑟陸軍上將負責統一指揮,麥克阿瑟親自率領西南太平洋戰區陸海空三軍部隊從新幾內亞向西,哈爾西海軍上將率領美太平洋第3艦隊沿所羅11群島北上,從兩個方向實施分進合圍。
所羅門群島日軍岌岌可危的防禦態勢,使山本五十六司令長官不得不親赴拉包爾指揮作戰,1943年4月下旬,就在山本積極策劃新一輪空中攻勢,前往前線視察空勤部隊途中,其座機遭到事先破譯了密碼而掌握情報的美軍戰鬥機的伏擊,墜落於所羅門群島北部的莽莽叢林中。
山本因成功地奇襲美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而名噪一時,其被擊斃無疑大大鼓舞了美軍將士取得勝利的信心。
哈爾西海軍上將的兩棲部隊在艦隊和航空兵部隊的有力支援下,在中所羅門群島島鏈上粉碎了日軍的頑強抵抗,以及日水麵艦艇和航空兵對駐島守軍的增援,於1943年11月奪取了所羅門群島北部最大的海島布幹維爾島,爬上了使拉包爾失去作用的戰略階梯的最後一級。工兵部隊開始在島上修建機場,這個機場離拉包爾僅僅220海裏,哈爾西海軍上將的轟炸機在戰鬥機的掩護下,可對拉包爾及俾斯麥群島所有地區實施轟炸。在鉗形攻勢的另一頭,麥克阿瑟陸軍上將經過一次接一次的速決戰,完全控製了新幾內亞島的東北地區,繼而在新不列顛島實施登陸,西南太平洋美軍突破了日軍以俾斯麥群島為基地的空中防線和海上防線。
拉包爾要塞陷入了盟軍的堅固包圍圈中,喪失了製海權和製空權的其他幾個殘存日軍據點也已經完全癱瘓。接替山本出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古賀海軍上將不得不放棄了對拉包爾的防禦,將分散在俾斯麥群島和北所羅門群島的12.5萬名守島日軍遠遠地拋棄在了盟軍的大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