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拂曉,美軍偵察機發現兩支日軍艦船編隊:一支是三川的巡洋艦編隊,他們完成了夜間炮擊任務,正在新喬治亞群島以南海域向西撤駛;另一支是田中的護航運輸隊,經由“槽海”南下,正向瓜島航進。上午10時,亨德森機場的陸戰隊飛機和“企業”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很快炸沉了“衣笠”號巡洋艦、“五十鈴”號、“摩耶”號以及三川的旗艦。“鳥海”號同時受創。接著,美軍飛機集中力量向防禦薄弱的運輸船隊發起攻擊。田中的驅逐艦作著蛇行運動,同時以高射炮火回擊美機的輪番進攻。14日上午和下午,運輸船上的日本兵遭到了一場真正的浩劫,那可怖的情景使那些九死一生的幸運兒終生難忘。高空飛行的B-17轟炸機丟下的炸彈搖搖晃晃往下掉,艦載轟炸機朝著目標呼嘯飛來,好像要往海裏鑽,投完炸彈後又迅速爬升起來。近矢彈激起衝天水柱,浪花四濺,每顆命中的炸彈騰起濃煙和烈火,運輸船一艘接一艘中彈,令人作嘔地傾斜著,預示著末日即將來臨。空襲的飛機離去後,濃煙散去,現出一幅悲慘的景象,水兵們從正在下沉的艦船是紛紛跳入水中逃生。日軍遭受的苦難整整延續了一天,夜幕降臨時,執意奮進的田中僅僅剩下了4艘運輸船和3艘驅逐艦。這時,山本司令長官發來電令,支持田中繼續他無異於“蠻幹”的突進,同時指派近藤海軍中將親自率領“霧島”號戰列艦、4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南下,企圖再次炮擊亨德森機場。
瓜島的三天海戰即將進入最後一次交鋒。哈爾西把擋住日軍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企業”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的2艘戰列艦上,他命令威利斯·李海軍少將帶著“華盛頓”號、“南達科他”號戰列艦和4艘驅逐艦離開特混艦隊北上,務必堵住敵人的夜襲進路。李海軍少將是“美國海軍中最聰明的智囊之一”,也是艦載雷達專家。他預料這場夜戰將極為艱苦,所以製定了一個審慎的作戰方案:在埃斯佩蘭斯角附近較為開闊的海域裏展開戰鬥。當晚,李乘坐的旗艦“華盛頓”號駛過“鐵底灣”。受水下大量沉艦的影響,戰列艦上的磁性羅盤不停地來回轉動。岸上吹來的風,過去時常帶有濃烈的腐臭味,今夜竟然令人驚奇地彌漫著一股金銀花的香味,甲板上的美國水兵認為這是一種吉兆。深夜,月光映出了埃斯佩蘭斯角山巒起伏的輪廓,美國的兩艦巨型戰艦以4艘驅逐艦為前驅,沿著一條東南向的航道通過了薩沃島。李估計日軍將在晚上11時來臨。果然,等到預計的戰鬥時刻臨近時,“嘩盛頓”號的雷達屏幕發現了敵艦群。
這是近藤編隊以“川內”號輕巡洋艦為前導、幾艘驅逐艦組成的日軍前哨突擊艦群。李把軍艦拐彎衝西,橫在日艦前進的航道上,靜候日艦駛近。11時17分,李下令開火。日艦上的觀察哨將美軍戰列艦呈現的細長黑影誤認為是2艘巡洋艦,直至16英寸(406毫米)的炮彈激起了巨大水柱,倒黴的“川內”號才趕緊放出濃濃的煙幕掉頭撤回。數艘日巡洋艦、驅逐艦從薩沃島的另一側摸了過來,在照明彈的強光照耀下,李的4艘驅逐艦首先投入戰鬥。剛一交手,日艦發射的炮彈和魚雷就占了上風,美軍2艘驅逐艦很快沉入海底,其餘2艘失去機動能力,而日軍隻有一艘驅逐艦被擊沉。於是,“華盛頓”號急忙向左轉舵,“南達科他”號衝著敵艦向右轉舵,以避開失去機動能力的艦隻。美國戰列艦是在戰鬥的危急時刻,無奈采取這種各自為戰的行動的。這時,近藤編隊準備再次發起攻擊,由戰列艦“霧島”號、2艘重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組成的主力艦群正從薩沃島西北方向接敵。日軍主力艦群從薩沃島背麵一出現,就炮擊了距離較近的“南達科他”號,該艦天線塔被打掉,上層艙室好幾處著火,不得不退出戰鬥。這樣,“華盛頓”號現在就要同整個近藤艦隊進行較量。李海軍少將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利用雷達指揮射擊。李的訓練有素的雷達兵測準了敵艦距離,總算救了“南達科他”號,7分鍾內,50餘發406毫米和127毫米炮彈連續擊中“霧島”號,將它的塔形上層建築擊成了碎片,舷也卡住了,艦身不由自主地打起轉來。接著,李轉向西北航行一段時間,以便把日艦從美軍的傷艦附近誘開,爾後折回去和“南達科他”號會合,“南達科他”號上的艦員正在設法將上層艙室的餘火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