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的消化生理與早期斷奶(1 / 3)

仔豬的消化生理與早期斷奶

仔豬早期斷奶是國內外集約化養豬生產中普遍關注的先進技術。它能提高母豬的繁殖率,減少疾病由母體向仔豬的傳播,並能提高生長期的生產性能和胴體品質。目前國外養豬業發達國家已開始推廣應用14日齡超早期斷奶技術。但仔豬早期斷奶時受心理、環境及營養應激影響,常表現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亂、腹瀉、生長遲滯、飼料利用率低等所謂“仔豬早期斷奶綜合症”。其引發因素主要是營養應激,即仔豬由原來吮食氣味、味道、營養俱全的液態母乳轉向采食香味差、堅硬、營養成分不同的幹飼料。而此時仔豬消化係統尚未發育成熟,不能適應這種營養物質的劇變,因此配製適合早期斷奶仔豬消化生理的飼糧是克服早期斷奶綜合症的最有效方法,本文旨在對斷奶仔豬的消化生理特點及其飼糧配製予以綜述。

1.早期斷奶仔豬的消化生理

仔豬早期斷奶時,其消化道的發育、消化酶活性的變化以及胃腸道微生物區係等都各具特色。

1.1?消化道發育 胃在乳蛋白消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在哺乳期間,胃的酸性環境及凝乳酶的存在有利於乳蛋白的消化。仔豬哺乳時,胃內因乳酸的存在,其pH維持較低水平,斷奶後胃內容物因缺乏有機酸導致乳酸產生明顯減少,內源性鹽酸分泌受到抑製,使胃內pH明顯升高。張振斌和蔣宗勇等(1998)研究表明,14日齡斷奶仔豬胃和小腸內容物pH以及單位體重胃相對重均高於同齡斷奶仔豬。Kelly等(1991a)、Lineman等(1994)、Tarvid等(1994)研究發現,仔豬斷奶後胃絕對重不斷增加,並高於同齡哺乳仔豬。這表明隨仔豬斷奶後采食量的不斷增加,使胃消化固體飼料的能力得到鍛煉,刺激了胃的發育。Cera等(1990)報道,哺乳仔豬胰腺絕對重量在2~35天日齡間呈線性遞增(P<0.01),?21日齡斷奶仔豬胰腺絕對重在斷奶後3天下降,至斷奶後7天低於同齡哺乳仔豬,之後又線性增加。但以單位空體重來表示的胰腺相對重,哺乳仔豬在2~28日齡逐漸下降(P<0.05),21日齡斷奶仔豬則逐漸增加,以上說明,胰腺組織的發育在仔豬斷奶最初受到阻礙,但與其它組織相比較,仍表現出優先生長,可能是胰腺組織更敏感於采食的物理刺激

仔豬腸道組織發育迅速,采食幹飼料能夠刺激腸道組織的發育。Cera等(1988a)研究表明,與同齡哺乳仔豬相比,斷奶仔豬小腸重占空體重的比例較高。仔豬腸壁形態結構在斷奶前後迥然不同,斷奶前小腸粘膜上皮絨毛呈現纖長手指狀,隱窩較淺,斷奶後一周內絨毛變為較短的平滑舌狀,隱窩加深(Kenworthy,1976;Smith,1984;Hampson,1986a,b;Miller,等,1986;Cera等,1988a;Kelly等,1990,1991a,1991b;LI等,1990,Nabuurs等,1993;Pluske等,1996a,1996b)。Hampson(1986a)報道,仔豬在斷奶後24小時絨毛高度縮短至斷奶前的75%,並繼續縮短至斷奶第五天,此時絨毛高度僅為斷奶前的50%。以上形態學上的變化影響著小腸粘膜功能,導致小腸絨毛刷狀緣分泌的消化酶活性降低(Miller等,1986;Kelly等,1991b,1991c)。仔豬斷奶後小腸形態結構的變化主要對消化酶活性影響大,而對吸收功能不大(Miller等,1986)。

1.2消化酶活性 哺乳仔豬胃腸消化酶活性隨日齡增長而增長,但早期斷奶大多數消化酶活性的增長有抑製作用(Lindemann,等1986;Owsley,等1986;Cera等1990;Corring等1978;Jensen等1997)。張振斌和蔣宗勇等(1998)研究發現,與同齡哺乳仔豬相比,14日齡斷奶仔豬除空腸內容物胰蛋白酶活性在斷奶後4天內降低外,其胰腺中脂肪酶和澱粉酶活性以及空腸內容物中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澱粉酶活性在斷奶後9天內均較低(待發表)。Harman(1961)報道,仔豬斷奶後消化酶活性降低,需2周時間才能恢複或超過同齡乳仔豬的酶活(脂肪酶除外)。同時仔豬斷奶後不同消化器官的同一消化酶活性(尤其是澱粉酶)恢複速度也不同,腸道組織消化酶活性恢複速度快於胰腺組織(Hartman,1961)。Cera(1990)報道,21日齡斷奶仔豬在斷奶後一周內,胰腺組織脂肪酶活性下降,而小腸內容物脂肪酶活性則升高,推測與采食有關。胃蛋白酶不受斷奶應激影響,出生後隨日齡及采食量的增加而增加(Lindemann等,1986)。

1.3?腸道微生物區係 仔豬腸道微生物發展迅速,新生動物出生後2小時內,糞便中已可檢出大腸杆菌(Escherichiacoli)和鏈球菌(Streptococcus),至出生5~6小時,這兩種細菌數量已高達每克糞便109~1010個乳酸杆菌出現較慢,出生48小時才構成優勢菌叢。Smith(1965)研究表明,大腸杆菌(E.Coli)、韋氏梭菌(Clostridiumwelchii)、鏈球菌、乳杆菌和擬杆菌是仔豬胃腸道的主要菌群。大腸杆菌增殖與仔豬腹瀉相關,仔豬斷奶時胃腸道內pH上升,使乳酸杆菌數量減少,大腸杆菌數量增加(Barrow等,1997;Etheridge等,1984;Hampson,1985),微生物區係平衡遭到破壞。同時胃腸道內產酸的乳酸杆菌數量減少,又會導致胃腸道內環境pH的升高。張振斌和蔣宗勇等(1998)報道,與哺乳仔豬相比,14日齡斷奶仔豬胃腸內容物pH升高,直腸糞便中大腸杆菌數量增加,乳酸杆菌數量減少。由此可見,胃腸道微生物區係和pH間互為條件,形成不良循環給仔豬健康帶來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