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豬的賴氨酸營養研究進展(1 / 3)

肉豬的賴氨酸營養研究進展

在營養學上,賴氨酸在肉豬的日糧中的含量不僅反映了日糧蛋白質的質量,而且對改善豬的增重,飼料轉化效率和胴體組成都產生較大的影響。而且,近年來,以賴氨酸為基礎的理想蛋白質模型的廣泛應用使得人們對賴氨酸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就近幾年來國內外對賴氨酸在肉豬營養方麵的研究作一係統闡述,為養豬業的生產實踐提供參考。

1賴氨酸的作用

賴氨酸通常是豬飼料中的第一限製性氨基酸,在常用的飼料中,除了大豆及其餅粕外,賴氨酸是最易缺乏的氨基酸。在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添加賴氨酸可顯著提高飼料轉化率和?生產性能。徐錫良(1991)研究結果表明,用豆餅和棉仁餅為主要蛋白源配製的基礎飼料中,添加0.1%-0.3%的賴氨酸和0.1%-0.2%的蛋氨酸,肉豬日增重可達734-755克,料肉比為2.95-2.85:1,瘦肉率為57.21%-58.05%,比不加的對照組分別提高6.5%、7.6%和1.2%。

Coma等(1990)進行的育肥豬試驗指出,在蛋白質為14%的日糧中添加賴氨酸從0.15%到0.45%,平均日增重增加14.49%-42.34%。Goihl(1993)也總結了許多試驗得出,豬日糧中增加賴氨酸可以降低背膘厚度、增加眼肌麵積和瘦肉率,這種作用在青年母豬更明顯,呈線性分布。Coffey(1996)也總結了美國九個試驗站的報告指出,通過添加賴氨酸使豬日糧中的賴氨酸由0.58%增加至0.8%時,小母豬背膘厚度下降9%,瘦肉生長率提高12%。Coffey還指出,在添加高量的賴氨酸時,應注意提高代謝能水平,最好能同時添加油脂,賴氨酸/代謝能的比率通常以生長豬為10.46g/MJ、肥育豬為8.37g/MJ為宜。

Gatel(1992)在小麥?大麥?豆粕型日糧中降低蛋白質水平,同時添加賴氨酸,這對生長肥育豬的生產性能無影響,而總氮排除減少。總氮排出量在生長期減少13.85%,肥育期減少19.32%。Kerr(1995)報道,在豬日糧中添加0.35%賴氨酸、0.16%蘇氨酸和0.07%色氨酸可降低日糧蛋白質4個百分點卻不影響生長速度,而氮排出量和能量排出量分別減少29.3%和4.4%。張興洲等(2000)所進行肉豬的試驗結果表明,添加賴氨酸可提高整個飼糧中粗蛋白的利用率,從而在降低高成本蛋白質原料豆粕用量的同時,保證了肉豬的正常生長。總之,在低蛋白日糧中添加賴氨酸及其它限製性氨基酸,不僅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同時可以節約蛋白質資源,降低飼養成本。

Kerr(1987)報道,用低蛋白日糧補充賴氨酸的飼糧喂豬,在熱應激條件下產熱量比正常蛋白水平的低,這是因為喂低蛋白日糧時,豬的肝重下降(約8%),而肝髒對產熱起很大作用(Koong等,1982)。Easter也認為,減少蛋白質而補充賴氨酸及其它限製性氨基酸,能提高熱應激條件下的生產性能。總之,添加賴氨酸使日糧的氨基酸更平衡,使整個氨基酸的利用率  提高,減少以尿素形式的氮排出,從而緩解了高溫應激的影響,更有利於肉豬的生長發育。

此外,賴氨酸與免疫也有一定的關係。Williams等(1997)研究了不同免疫水平對賴氨酸需要量的影響,指出賴氨酸的需要量與免疫係統活性間有明顯的互作關係。Klasting等(1988)也早已證明,飼喂日糧賴氨酸充足或缺乏的雞,對免疫刺激反應不同。另外,小鼠或大鼠試驗表明,賴氨酸缺乏使大鼠胸腺和脾髒萎縮,日糧中添加賴氨酸和蘇氨酸可以使胸腺重提高,皮膚對異源移植的排斥反應增加(Sidranshs,1972)。總之,要提高肉豬的生長性能,就必須降低肉豬體內的免疫係統活性,而同時也要相應地提高肉豬日糧中賴氨酸的水平。

2肉豬對賴氨酸的需要量

除英國的標準較高外,其他各國對肉豬賴氨酸需要量的推薦值相似,生長期約為0.7%,肥育期為0.6%。

2.1肉豬生長期(20-50kg體重)對賴氨酸的需要量

Krick等以蛋白質沉積速度、體增重和飼料效率為評價指標,研究了生長豬對賴氨酸的最適需要量。結果表明,每天獲得22g賴氨酸(相當於日糧總賴氨酸1.02%或0.78g/MJ消化能)時,試驗豬可得到最大蛋白質沉積、最大體增重和最佳飼料效率。但也有些研究的結果與此有一定的差距。Peters(1995)研究了生長豬(20-35kg)日糧中添加賴氨酸和色氨酸的效果,結果賴氨酸為0.6%,色氨酸為0.15%時最佳。林映才等(1995)用回腸吻合術測定了生長豬(30-60kg)對可消化賴氨酸的需要量,結果為0.656%(相當於0.754%總賴氨酸)時,試驗豬獲得最佳生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