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生產條件下豬的咬尾行為及其防製對策(1 / 1)

集約生產條件下豬的咬尾行為及其防製對策

豬的咬尾行為及其影響

近年來隨著養豬規模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豬的食肉癖其中主要是互相啃咬尾巴的現象變得普遍起來,並嚴重影響豬隻的健康和生產性能。據研究,發生咬尾的豬群,其生產速度和飼料效率可降低20%以上。

原因與對策

導致豬隻咬尾行為的原因可能有營養的、環境的和心理的等諸方麵的因素。

1、每頭豬所占飼喂器和飲水器的麵積和數量

最好保證每4頭豬一個飼喂器,保證足夠的飲水位置,並不斷供給新鮮、清潔的飲水將有助於降低咬尾的發生率。至少每20頭豬有一個乳頭式或鴨嘴式飲水器,或者每25頭豬擁有一個杯式飲水器。

2、豬隻占地麵積

生長豬在不同體重階段應有隨之增加的適宜占地麵積。

3、同圈豬隻的體重差異

據觀察,當同一豬圈飼養著體重大小相差懸殊的豬隻時,體重較小的豬往往是咬尾的攻擊者。因此,應盡可能地根據體重大小分群飼養,並經常調整。

4、豬舍環境小氣候

豬舍應有良好的通風、溫度調控及糞水處理係統,並定期檢查。

5、外寄生蟲

像虱子、疥蟎一類體外寄生蟲可引起豬體皮膚刺激而煩躁不安,而且可致耳根、肋部等部位出現過量的油性滲出物,這對其它豬隻有吸引作用。宜采用體外噴霧藥液的方法控製外寄生蟲的發生或蔓延。

6、營養因素

飼糧營養不平衡,某些營養成份缺少使豬出現營養應激,這也是導致“不適綜合症”的一個因素。定期或不定期的飼料抽樣分析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有效方法。

7、行為因素

在密儲封閉飼養條件下,豬易產生厭倦情緒,於是互相“玩弄”耳朵或尾巴,最終導致嚴重的食肉癖。可在欄舍中懸掛舊輪胎、鐵鏈或其他供玩要的物什。

有時咬尾行為或咬架可由豬群中個別特別凶惡的豬隻挑起,有必要及時隔離個別凶惡的豬隻及被咬傷的豬,使前者鎮靜下來,後者傷口愈合。

8、關於斷尾

給仔豬斷尾巴是一種被普通采用而行之有效的控製豬咬尾行為的辦法。在仔豬生下的當天於第一次注射補鐵劑以後進行斷尾,方法是以離尾根大約1厘米處,用鈍口剪鉗將尾巴剪除,並塗上碘酊。

斷了尾並不等於萬事大吉,實際上,斷尾後咬耳和其它形式的食肉癖可能隨之加劇。給豬斷尾並不意味著消除了使豬產生應激的諸種因素,在各種應激因素中,還有一些(如日糧組成、飼喂方式等)則需細致檢查並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