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溝通(marketing communication)是公司直接或間接通知、說服和提醒消費者,使消費者了解公司產品或品牌的方法。在營銷組合中,如果說渠道的功能是把產品送達目標顧客手中,那麼溝通就是把產品形象“送到”目標顧客的心中。因此,定位戰略的選擇和實施同樣離不開溝通的規劃。具體思路是:先明確信息溝通的過程,接下來依定位進行溝通策略的規劃,如果溝通是定位點所在的地方,就要分析它在溝通的哪個維度上,把這個維度做成行業出色或優秀的水平;如果定位點不在溝通上,那麼溝通就必須依定位進行屬性、利益或價值定位點的溝通,保證定位點在傳播上深入人心。
9.1營銷信息溝通的一般過程
溝通規劃的目的是通過一定的溝通手段,把產品相關信息送到目標顧客的心中。這就需要了解營銷信息溝通的過程,這是依定位進行溝通規劃的基礎。具體內容包括:顧客期望得到的信息內容、營銷信息溝通的過程和營銷信息溝通的手段。
1.顧客期望得到的信息
當顧客對一種產品或品牌產生興趣時,常常會搜尋相關的信息,隨著購買欲望的增強,付出的搜尋努力也就越來越大。大多數營銷文獻對於企業向消費者提供什麼信息更感興趣,而對於消費者需要什麼信息較少涉及。實際上,企業向消費者提供什麼信息與消費者需要什麼信息密切相關。消費者期望得到的信息有:第一,商品方麵,包括質量、材質、功能、效用、價格等,以說明為什麼購買該產品、如何使用、在何時何地使用,這是顧客選擇購買的基礎信息;第二,顧客方麵,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使用該產品的人口統計特征等,因為顧客會根據現有商品使用者身份來考慮該產品是否適合自己,對於時尚產品和奢侈產品更是如此;第三,比較方麵,包括優於競爭對手的功能、質量、價格、服務等方麵,這是消費者選擇哪個品牌的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第四,活動方麵,包括各種促銷和公關活動的信息。
2.營銷溝通信息的過程
學者們歸納了兩個信息溝通模型,用以說明信息溝通的過程:一個被稱為宏觀模型,一個被稱為微觀模型。
(1)信息溝通的宏觀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包括信息發送者、溝通者和接受者三個主體,他們分別完成編碼、解碼、心理反應和行動反饋等四個功能,即信息發送者必須把需要溝通的信息進行編碼後給媒體,媒體通過再編碼(報紙的文字版麵、電視的聲音圖像等)後將信息溝通給接受者,接受者產生心理反應和行動反饋。
。
選擇性注意——顧客傾向於選擇自己習慣和喜歡的媒介,並傾向於注意那些與自己態度、信仰、價值觀或行為一致的部分。同時他們會更加關注與當前需要、非常期待等相關的信息。人們每天收到1 500條商業信息,因此針對目標顧客和市場定位,進行精心的規劃十分重要。
選擇性扭曲——顧客常常根據自己的學識和經驗來理解接收的信息,不同的人或是不同的情境下相同的人對同一信息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導致信息的扭曲。因此,溝通者清晰的信息表達,可以消除或減少這種扭曲的可能。
。
(2)信息溝通的微觀模型。如果說信息溝通的宏觀模型是從溝通者角度總結的,那麼微觀模型就是從接收者角度歸納的,即關注消費者對溝通的具體反應。絕大多數學者把這個反應過程歸納為認知—感知—行為三個階段,但是對於各個階段包含的內容有著不同的看法。
雖然消費者接受信息的過程包括三個階段,但是這三個階段誰先誰後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取決於目標受眾和產品類別。
3.營銷信息溝通的手段
我們在第4章 曾經討論了營銷組合的內容,其中包括整合營銷各種手段的甄別,概括地說:舒爾茨等人提出的整合營銷溝通包括了產品、價格、渠道和溝通等全部營銷組合要素,是戰略層麵的視角,盡管很有意義,但是同我們這裏討論的營銷信息溝通不同,這裏討論的溝通不包括產品、價格和渠道;科特勒等人借用了舒爾茨整合營銷溝通的概念,取代了原有促銷組合的概念,但內容仍然是促銷組合的五個方麵:廣告、公關、人員推銷、直效營銷和銷售促進。我們認為:人員推銷和直效營銷兩種手段不是獨立的信息溝通的工具,當兩者與目前銷售直接聯係起來時,就成為分銷渠道的一種形式;當兩者不與銷售直接聯係起來時,就是廣告和公關策略了。同時,銷售促進在本質上是價格策略的運用。因此,隻有廣告和公共關係是我們這裏討論的信息溝通的手段。
9.2營銷信息溝通規劃的步驟
營銷信息溝通的本質是為目標顧客提供及時、真實和有價值的信息,是一種服務。忽視其服務功能,僅將其視為促銷活動,難以取得理想的溝通效果,這是我們在進行溝通規劃時必須要明確的。
1.溝通不是炒作、作局和忽悠
溝通在宣傳產品品牌的基礎上,一定要強調信息的及時性、真實性、文明性和友善性,排斥炒作、作局和忽悠,也排斥誘騙和欺詐;否則就類似於街頭的騙子,這是營銷者最不想看到的局麵。因此,市場上以《炒作》、《作局》、《忽悠》為名稱的營銷類書籍,內容盡管有可借鑒之處,但是名稱本身是對營銷和營銷溝通的誤導。
(1)向顧客傳遞及時的信息。新品上市、新的代言人出現、一次公關活動的舉行,都必須及時地向目標顧客傳遞信息,以取得及時性效果。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營銷傳播的信息應該具有新聞性,即使是重複的信息也會每次給受眾以不同的感受。
(2)向顧客傳遞真實的信息。2006年6月9日,《珠海特區報》發表了一篇署名蘭埔的文章,題目為《米中米》,對營銷有一番評論,大概內容是:開會都叫論壇了,聲明都叫宣言了,單位都叫機構了,發廊都叫中心了,計劃都叫策劃了,落實都叫執行力了,集體都叫團隊了,目錄都叫菜單了,洗澡都桑拿了。醜改叫酷了,美改叫靚了,運輸改叫物流了,廁所改叫WC了,雞爪子改叫鳳爪了……商家一會兒告訴我們全國人民都缺血,一會兒又說都缺鈣,缺完鈣又缺鐵。反正缺這缺那無窮盡,因為這些人都缺德。最後作者給營銷策劃下了一個定義:往往就是把沒那麼好的東西說得天花亂墜,成功的營銷就是把不貴的東西賣個好價錢,把賣不了的東西賣了很多。我們不能責怪作者對營銷的誤解,因為一些商家就是這樣糟蹋營銷的。2001年,有商家廣告明示“一律買一送一”,顧客買了一雙牛皮鞋,本指望獲贈一雙牛皮鞋,結果商家送給顧客一捆牛皮筋。另一商家的“買一送一”活動,是“買一隻左腳的鞋送你一隻右腳的鞋”,或者買一台冰箱送一包瓜子。這無疑是對顧客的愚弄,絲毫達不到傳遞信息的作用,最終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諸如誇大宣傳的巨人腦黃金、中華鱉精、藏密排油減肥茶等皆是如此。
。
(4)向顧客傳遞友善的信息。這幾年,用名人姓名的諧音作為產品品牌名稱似乎成為一種時尚,例如尿不濕為“小布濕”,豐乳霜為“膨立圓”,止瀉藥為“瀉停封”,塗改液為“流的滑”,豬飼料為“豬食茂”和“催永圓”等,有人還振振有詞“大俗才能大雅”,“借梯登樓”。實際上,這是對人格的不尊重、不友善,會傷害顧客的感情。
。最後以豐田公司、盛世長城廣告公司和《汽車之友》雜誌社向讀者道歉而告終。
無獨有偶,2004年9月的《國際廣告》雜誌第48頁,刊登了一則名叫“龍篇”的立邦漆廣告作品,畫麵上有一個中國古典式的亭子,亭子的兩根立柱各盤著一條龍,左立柱色彩黯淡,但龍緊緊攀附在柱子上;右立柱色彩光鮮,龍卻跌落到地上。畫麵旁附有對作品的介紹:右立柱因為塗抹了立邦漆,把盤龍都滑了下來。評價稱:“創意非常棒,戲劇化地表現了產品的特點……結合周圍環境進行貼切的廣告創意,這個例子非常完美。”但是,很多受眾認為廣告中“滑落的中國龍”有侮辱中華民族尊嚴的傾向,引起強烈的爭議,並在網上遭到網友的口誅筆伐,當然不可能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
2.營銷信息溝通規劃五個步驟
大多數學者都把信息溝通規劃分為五個步驟,包括確定溝通目標對象、確定溝通目標、設計溝通內容、選擇溝通工具和製定溝通預算。
(1)確定溝通目標對象——與誰溝通。在商品短缺的情況下,一種商品常常是滿足所有人的需要,沒有必要進行市場細分和目標溝通對象的選擇。但是,在今天供過於求的市場環境下,就需要確定每一次溝通活動的目標對象。目前,有些企業溝通活動還是對準所有人,而不是對準目標顧客,因而造成極大的浪費。國際名牌服裝不做普通受眾的廣告,僅讓該知道的人知道。假如街頭人人談論路易威登旅行箱、登喜路服裝,就會產生品牌傷害,目標顧客就會遠離它。
(2)確定溝通目標——為什麼溝通。企業溝通目標,一是改進長期業務經營——樹立形象與地位,例如李寧公司讚助奧運會,沃爾瑪公司救助失學兒童等;二是改進短期業務經營——通過傳播新產品或是促銷打折信息,來增加顧客的購買額。當然,有時兩者是結合在一起的,例如可口可樂中國公司借助雅典奧運會機會,進行品牌提升和促銷活動的聯合營銷取得了雙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