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開辟新市場
技術創新具有市場性。技術創新與純科學技術活動的區別是它對市場的強調。技術創新活動必須圍繞著市場目標而進行,純粹技術突破而沒有市場價值的技術並不屬於創新。像美國的航天飛機,至今為止可能仍屬於科學技術的範疇而不是技術創新。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例子,許多企業在引進技術或開發新產品時,並不關注市場而僅關注技術,造成創新失敗。我國的科技成果很多,但有產業化價值的成果很少,就是因為科研中不注重市場性。所以,我們要充分重視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市場前景關係,把創新與市場緊密結合起來。麵向市場搞技術開發,同時用新技術新產品來開拓市場。
本田汽車公司的經曆很能說明問題。本田宗一郎是位精益求精的工程師,他對技術的癡迷幾乎到了一種迷信的地步。正是因為本田這種“技術第一”的理念,才創造了“技術的本田”這樣的神話。然而也正是過分地崇拜技術而忽視了它所賴以生長的環境,這才造成了本田漸漸脫離了市場和顧客去發展技術的傾向,當然,這也正是新任總裁信弘川本所要解決的問題,即把“技術的本田”改造成為“市場的本田”或者“市場和技術的本田”。
信弘川本:用新技術重現本田的輝煌
本田汽車公司,這顆在80年代日本汽車業蓬勃發展的潮流中脫穎而出的燦爛明星,是一家以其卓越的發動機技術,以及它那傳奇式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而聞名世界的大公司。然而進入90年代之後,日本泡沫經濟的破碎卻使得這顆新星開始逐漸暗淡:1993和1994年,本田汽車公司賴以生存的轎車出口量持續下降,使得本田的轎車銷售額也全麵下降,1994年本田汽車公司的銷售額在日本汽車公司中竟滑落到馬自達公司之後,僅名列第五位,本田公司已有了某些嚴重衰退的兆頭!在這個危急的關頭,公司的新領導上任了,他就是信弘川本,本田公司的首席執行總裁,一位立誌要讓遭到重挫的本田公司重現輝煌的人。
信弘川本敏銳地意識到,在本田公司的鼎盛時期,公司的領導層就好像坐著順風船一樣,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獲得極大的成功。但是現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本田公司也就必須相應地進行重大的改革。信弘川本知道時不我待,因此他力求用最快的速度推行他的改革方針,以趕上時代的步伐。正是因為他卓有成效的措施,本田公司在短短的幾年中果然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整個公司開始重現生機。
信弘川本是一位性格剛毅、而又永不滿足的人,他總是麵帶安詳的微笑。但從本田公司的每一項決策和每一個戰略變化中,我們都不難發現這位總執行官深刻的思想內涵。在走上公司第一把交椅之前,他是一名工程師,成功地執掌著本田的一級方程式賽車計劃。年逾花甲的他執掌公司帥印之後。曾經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著如何通過公司工程設計的特長促進公司的發展。他指出:“指引這個公司40年的傳統現已不能正常運作。我們對顧客的注重是含糊不清的,這一點必須搞清楚。”
信弘川本所指的那些“已不能正常運作”的“傳統”有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篤信的“技術第一”的口號。1991年本田宗一郎去世之前,信弘川本拜見了他並說出了別的總執行官不敢說的話:“公司必須進行改革。”他回憶說,本田先生太注重工程學了,他之後的人都按他的方式思考,這種思考反而使得“市場第一”的簡單法則變得模糊不清了。
而現在,在信弘川本的領導之下,本田正在探索著另一條道路。多年來本田的成功都是在它的工程師們的驅動之下,他們把在設計一級方程式賽車上所取得的經驗運用到其轎車產品上。但信弘川本早就意識到工程師們太沉醉於他們自己的目標,設計的轎車難於建造,成本太高,又不能迎合買主的口味,所以工程師們被趕下了“駕駛員”的位置,而把“鑰匙”交給了製造、營銷人員。
取消工程師們高高在上的地位是一種大膽的想法,這使那些純粹汽車主義者感到害怕。但信弘川本對顧客和市場的注重是一項長久的轉變、它將把本田從二流汽車製造商的位置提升到全球性的大製造商、大市場占有者。其實,信弘川本不是無視工程設計,而是要在全公司加強它。本田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傳統,那就是在世界各汽車公司中,本田所走的那條獨特的道路,它製造的摩托車比轎車多,而且根本不製造輕型卡車。不生產卡車使本田在90年代初陷入困境,因為這意味著錯過微型麵包車和跑車興起的機遇:本田的經理們眼睜睜地看著豐田公司的“陸地巡洋艦”和三菱的Montero型車在汽車展銷會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