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伯羅奔尼撒戰爭(2 / 2)

公元前415年春,雅典人開始遠征西西裏,但未能攻破錫臘庫紮的築壘工事。雅典艦隊在錫臘庫紮港口戰敗並被焚毀,向西西裏島腹地敗退的雅典軍也遭圍殲。

公元前413年,雅典又向錫臘庫紮派出一支2.6萬人的軍隊,但也未獲勝。雅典的軍事冒險破產了。

狄克勒亞戰爭

這次戰爭是由於斯巴達人奪占距雅典22公裏的狄克勒亞所致。公元前410年,雅典新的艦隊在阿比多謝附近連獲兩次勝利,但隨後在諾提翁角附近戰敗。公元前406年,在波斯援助下組建的斯巴達艦隊在靠近小亞細亞海岸的阿吉紐西群島附近被雅典人擊潰。

此後,波斯再次幫助斯巴達人重建艦隊。公元前405年,這支艦隊在埃戈斯波塔梅附近的交戰中擊敗雅典艦隊。公元前404年4月,陷入海陸重圍的雅典投降。勝利者斯巴達迫使雅典接受以下媾和條件:解散提洛同盟;交出雅典艦隊;拆除雅典和拜裏尼司的築壘工事;與斯巴達結盟並依附於斯巴達。

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果是:希臘所有國家——不論勝者或負者,都遭到了嚴重破壞;希臘奴隸製度加速解體;希臘的國際威望下降;波斯強國的地位有新的加強。公元前4世紀,由於城邦政體在社會經濟、政治方麵發生了危機,希臘淪為馬其頓的附庸。

伯羅奔尼撒戰爭促使軍事學術得到進一步發展。交戰雙方都根據各自政治鬥爭的目的和武裝力量的特點預先詳細製定作戰計劃。爭奪盟邦和海上霸權是這場戰爭的根本問題。

在戰爭過程中,完成了由自由市民組成的民團向雇傭軍的過渡。職業軍人的出現使軍隊的訓練和教育複雜化了。戰鬥行動持續的時間更長,並且一年四季都在進行。希臘軍戰鬥隊形編成的原則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方陣仍是戰鬥隊形的基礎,但步兵的一種——培爾塔斯特的出現,改變了會戰本身的性質,這種步兵能以密集隊形和散開隊形在起伏地機動行動。

當時,戰鬥中以重步兵和中等裝備的步兵協同行動為基礎的機動,已成為獲勝的重要因素。奪取要塞的方法有很大改進:強攻部隊列成縱隊,從隊形兩側和上方均由士兵手持的盾進行防護;使用水淹、火焚和挖掘地道。艦隊的使用方式更加複雜化了。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對海上通路的爭奪、從海上對敵封鎖和侵入都達到了很大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