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7章 對抗規則(1 / 1)

在市場上,常能聽到商家誤導消費者:“A貨就是A級翡翠,B貨就是B級翡翠,C貨就是C級翡翠”。其實,翡翠的A貨、B貨、C貨與翡翠的等級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A貨是指天然的未經任何人為刻意處理過的翡翠,它有著天然的顏色和質地,隻有A貨翡翠才是人們一般所說的真貨。

B貨是指翡翠經過強酸浸泡泡去雜質,又經過充膠的翡翠。B貨翡翠也叫“衝涼”翡翠,它的質地是假的。強酸浸泡之後的翡翠,髒的雜質被泡掉了,但是同時,翡翠的質地也被完全破壞了,沒有了玉石的韌性,結構鬆軟而充滿空隙。為了使人從外表上看不出來,又在空隙中加入了透明的矽膠。所以B貨翡翠看上去色澤都很鮮豔,質地都很通透,但它的價格卻很低,常常是同等外觀A貨翡翠的十分之一左右。很多人不小心買到B貨的原因,就是因為B貨往往看起來又好價格又便宜。但是B貨翡翠經不住時間的考驗,一般幾年之後矽膠氧化,翡翠就會變得麵目全非。

C貨是在原本沒有顏色的翡翠上人為地加上顏色(染色),以冒充水種好的翡翠。染色的方法有很多種,多數都是先將翡翠加熱,使結晶顆粒之間的裂隙加大,再局部放到染料中,使顏色順著裂縫進入翡翠,染上的顏色多為綠色、紫色、黃色、紅色。

鑒定C貨翡翠常用的簡易方法是,對著光仔細看翡翠顏色的分布,常能看出C貨顏色是順著裂隙分布的,這種顏色分布得不自然,外觀很像毛細血管。另外,染的顏色沒有色根,常常是飄在翡翠的表麵,顏色也“發死”、“發楞”,沒有天然顏色的靈氣。鑒定B貨翡翠,要順著光轉動翡翠,找到能清晰看到翡翠表麵反光的角度,仔細觀察可以看見B貨表麵有很多凹坑和麻點,是表麵的矽膠經風化磨蝕剝離後形成的。另外,B貨翡翠的光澤與A貨翡翠不同,A貨翡翠結構致密,外表散發玻璃光澤;B貨翡翠由於注入膠質,外表散發的是蠟狀光澤。如果是翡翠手鐲,用另一翡翠或硬幣輕輕敲擊,A貨翡翠聲音清脆悅耳,B貨翡翠聲音沉悶暗啞,這也是一個簡便易行的鑒別方法。

案例鏈接

揚州市民王先生近段時間心情十分鬱悶,在經曆專業儀器測定後,他花1.5萬元買的一個晚清翡翠扳指被最終認定為C貨,市場價值僅在200元左右。

“包裝很精美,還說是以前揚州一個紅頂商人曾經用過的。”王先生的這隻扳指是2007年11月在某收藏品市場花1.5萬元買的。“買的當天我在市場裏轉了好幾圈,在賣翡翠的攤位旁我呆了將近2個小時,這扳指真的很漂亮。”他說,看上去這隻扳指的樣式正、做工精細、綠色充分,加之又有沁色,好像是晚清老翠。在轉了一圈又一圈後,他最終以1.5萬元拿下這件“絕世扳指”。

“買回家後,我叫圈內的朋友來,多數人的看法都和我一樣,認為是件難得的老翠。”但王先生並沒有高興幾天——在幾天後的同學聯歡會上,一位移居緬甸搞翡翠經營的同學將他的扳指“判”為C貨,5天後,經某權威機構專業儀器測定的結論也和該同學的看法一致——其市場價值約為200元左右。

“1萬5,買了一個紅頂商人的故事。”自認為對翡翠認識不淺的王先生苦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