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著:

1.陳嘉明:《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美]戴維·波普諾著,李強等譯:《社會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製度》,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挪威]賀美德、魯納編著:《“自我”中國——現代中國社會中個體的崛起》,許燁芳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版。

5.[美]赫特爾·馬克:《變動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視》,宋踐、李茹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黃堅厚:《現代生活孝的實踐:中國人的心理》,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年版。

7.黃娟:《社區孝道的再生產:話語與實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

8.[英]卡爾·波蘭尼:《大轉型:我們時代的政治與經濟起源》,馮鋼、劉陽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法]讓·凱勒阿爾、P.Y.特魯多、E.拉澤加:《家庭微觀社會學》,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

10.李銀河:《生育與村落文化一爺之孫》,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版。

11.廖小平:《倫理的代際之維》,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2.林語堂:《中國人》,學林出版社2000年版。

13.梁漱溟:《中國文化的命運》,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14.潘光旦:《潘光旦文集》(第1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5.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6.[美]斯蒂芬妮·庫茨:《婚姻簡史:愛情怎樣征服了婚姻》,秦傳安、王璠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版。17.[日]上野千鶴子:《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終結》,吳詠梅譯,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

18.吳小英:《第九章:代際關係》,李培林主編:《社會學與中國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19.[德]烏爾裏希·貝克、伊麗莎白·貝克恩格斯海姆:

《個體化》,李榮山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0.[美]W.古德:《家庭》,魏章玲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

21.王樹新:《社會變革與代際關係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2.許烺光:《宗族·種姓·俱樂部》,華夏出版社1990年版。

23.徐春蓮主編:《屋簷下的寧靜變革——中國家庭30年》,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4.楊善華:《家庭社會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5.楊聯陞:《中國文化中“報”、“保”、“包”之意義》,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6.閻雲翔:《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裏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係(1949~1999)》,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版。

27.葉光輝、楊國樞:《中國人的孝道:心理學的分析》,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8.鄭曦原、李方惠:《通向未來之路:與吉登斯對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9.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中國青年大透視——關於一代人的價值觀演變研究》,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

30.Abrahamson,P.R.&R.Inglehart (1995).AnnArbor:University ofMichiganPress.

31.Cherlin,A.J.(2008).(fifthedition),McGraw Hil.

32.Davis,D.&S.Harrel(1993).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33.Levy,M.(1949)HarvardUniversityPress.

34.Beck,U.&ElisabethBeck Gernsheim (1995).PolityPress.

35.Vogt,P.W.(1997).London:Sage.

36.Whyte,M.K.&Wiliam L.Parish(1984).University ofChicagoPress.

論文:

1.邊馥琴、約翰·羅根:《中美家庭代際關係比較研究》,《社會學研究》2001年第2期。

2.陳皆明:《投資與贍養——關於城市居民代際交換的因果分析》,《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