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楊菊華、李路路:《代際互動與家庭凝聚力——東亞國家和地區比較研究》,《社會學研究》2009年第3期。69.楊善華、賀常梅:《責任倫理與城市居民的家庭養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調查”為例》,《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70.曾毅、李偉、梁誌武:《中國家庭結構的現狀、趨於差異及變動趨勢》,《中國人口科學》1992年第2期。

71.周福林:《我國家庭結構的統計研究》,《經濟經緯》2006年第2期。

72.周怡:《代溝現象的社會學研究》,《社會學研究》1994年第4期。

73.周怡:《文化社會學發展之爭辯:概念、關係及思考》,《社會學研究》2004年第5期。

74.周曉虹:《文化反哺:變遷社會中的親子傳承》,《應用心理研究》1999年第4期。

75.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課題組,2007,《農村養老中的家庭代際關係和婦女角色的變化》,中國社會學網,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zxwz/t20070216_10887.htm。

76.張誌鑫、張作儉:《家本位與代間關係——中國傳統家庭製度模式》,《民政論壇》1997年第6期。

77.張文娟、李樹茁《農村老年人家庭代際支持研究》,《統計研究》2004年第5期。

78.中國社會科學院五城市家庭調查課題組:《五城市家庭結構與家庭關係調查報告》,載《社會藍皮書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79.BenAmos,I.K.(2000).GiftsandFavors:Informal Supportin Early Modern England,72(2):295338.

80.Bian,F.Logan,J.R.&Yanjie Bian(1998).

IntergenerationalRelationsinUrbanChina:Proximity,Contact,andHelptoParents,35(10):115124.

81.Becker,GaryS.(1974).ATheoryofSocialInteractions.

82:10631093.82.Bian,F.,Logan,J.&Yanjie Bian (1998).IntergenerationalRelationsinUrbanChina:Proximity,Contact,andHelptoPatents35(1):115124.

83.Bernardes,J.(1999).We must not Define “The Family”,28(3/4):P.2141.

84.Brandt,M.,Haberkern,K.,&Szydlik,M.(2009).Intergenerationalhelpandcarein Europe,25:585601.

85.ChangKyung Sup (2010).IndividualizationwithoutIndividualism:Compressed Modernityand Obfuscated FamilyCrisisinEastAsia,2010(3):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