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相互依附得獨立(1 / 2)

社會是眾多家庭的組合,商海是眾多企業的集合。一個人是融入於社會當中,一個企業是生存在商海之中。任何一個人或是企業與周圍的環境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周圍的環境的好壞勢必會影響到個人的發展,企業的生存。那麼作為一個投身商海拚殺的個人或是企業,到底該如何處理好這種關係呢?而且出在這麼一個大的環境當中,自己要能保持好什麼優勢呢?

對於這幾個答案,李雲龍早就告訴我們了。八路軍周圍的環境可謂是十分的複雜,幾股強大的軍事力量呈現出了犬牙交錯的態勢,中央軍、晉綏軍、日軍、皇協偽軍各有各的地盤。對此,李雲龍又是怎樣同他們相處,怎樣同他們鬥爭的呢?

八路軍同樣隸屬於國軍戰鬥序列,然而蔣委員長是在供給方麵經常卡八路軍的脖子。楚雲飛真誠地說道:“雲飛兄,國難當頭,你我都是軍人,理當為國家效命。楚某不願介入黨派之爭,隻願名族之獨立自由。隻要雲龍兄打鬼子,便是楚某的朋友。上麵的事我管不了,但雲龍兄如有困難,隻管開口,槍彈糧餉由我解決。”李雲龍也不打哈哈了,他便雙手抱拳說:“楚兄美意,兄弟心領了。八路軍不靠政府接濟也能能生存,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沒有槍彈糧餉,我從鬼子手裏搶,鬼子有什麼我就有什麼。”所以李雲龍盡管與國民黨楚雲飛交往很深,但他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性,真正地無愧於“獨立團”的這個稱號!如果獨立能力越強,那麼生存能力也就越強。因而無論是在商場上,還是在戰場上,裏邊的關係不僅很複雜,而且還變幻無常,沒有一個定數。獨立性不強,很容易受到外在的變化而波動!而李雲龍的獨立團可算是野外生存的高手,所以到後來的解放軍戰爭中,李雲龍部不是也成了為野戰軍的王牌主力了麼?因此能稱得上為主力的是得要具備一定的獨立性,能對自個兒的事做得了主的。

在李雲龍決定打平安縣城時,李雲龍這樣的獨立團,部隊裏的人員、槍支彈藥等等上級都沒有補充的,都是靠自己去湊齊這些家底的。若想要靠國民政府接濟點,獨立團八成早就餓死了。所以李雲龍就這樣教育自己的部下:有能耐自己去弄,有本事你就天天喝酒吃肉,沒能耐你就窮得活該!也就這樣,李雲龍才把自己的部隊在殘酷的戰爭中帶得硬是嗷嗷叫的。這不?

隻有獨立性強的才有本事去幹,那些光吃“皇糧”的,雖然裝備精糧,但是缺少彪悍的野戰精神。而在後來解放戰爭中的“小米加步槍”的解放軍打垮“飛機加坦克”的國民黨部隊,這就是一個鐵的證明。因此無論是在什麼時候,都要有自己的獨立性,挑大梁的應該是自己!培養獨立生存能力、保持獨立性並不是固步自封。對個人或是企業而言,這是求得生存的一種法則策略。完全意義上的“世外桃源”是根本不存在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會與周圍的環境存在著一種關係,更何況是一個在商海中拚殺的個人或是企業。故而綜合一下,便有了:外在聯係提供發展空間,內在獨立決定生存能力。有言道: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夥伴多一條道。這就直接點明了與外在聯係的關鍵性作用。而自己的獨立性卻是完全決定著你的生存,尤其在最困難最緊縮的時候,這一點顯得尤為地重要。

但需要指出的是與外在的聯係雖有很多的好處,但存在著一個致命點。企業與企業間的聯係非常地緊密,便可以為彼此提供合作平台,提供發展空間,而且還提高了抗風險能力。但是一旦一個企業遭到致命打擊倒了下去,則勢必會引起連鎖反應,所有與之聯係緊密的企業都是厄運難逃。也正是在這種緊要關頭上,獨立生存能力就可以挽救出一個企業來。這種外在的聯係可以讓彼此都是“患難與共”的,但是也還從來沒有見過合作間的企業是“同生共死”的,就算是這聯係跟“夫妻”一樣要好的,但也沒有見過老婆見馬克思去了,老公也拿腦袋撞牆一起去見算了。因此到目前為止,企業間可以有“患難與共”的意識,但絕不會做到“生死與共”的信念。然而,一家企業的倒閉勢必會引起另一家企業的“窒息”。因此彼此間的緊密聯係就猶如一條食物鏈。

一場席卷全球商海的經濟危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金融海嘯當中,往往由於一家企業的倒閉而影響到了其它企業的生存,即使是托不死你,也要把你嗆得個半死的。小到公司企業,大到國家地區,其實都是一樣的。我國對外開放,實行自由貿易,加強了與外界的聯係。在剛過去不久的那一場經濟危機裏,中國同樣也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響。這是理所當然的,既然你打開了與外界交流聯係的大門,那麼金融海嘯也就會撲進來的。但值得我們主要的是,為什麼中國受到衝擊的程度(相對於很多其它國家而言)會如此的小呢?而且中國經濟為什麼能夠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下平穩健康地發展呢?為什麼中國經濟會如此迅速地扭轉出這種局勢,表現出有如此強的“免疫力”呢?在這國家經濟生死危機的時刻,隻有具備一定獨立生存的能力才能挽救,別人都已經倒下去了,還能寄希望於他人麼?最終的辦法也隻好隻有是自救了。中國經濟之所以能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能夠挺過來,是因為有著很強的獨立生存能力。也就相當於沒有了你,老子也照樣幹得起來。我們都知道有“三匹大馬”一起在拉動著國家經濟的增長,恰到此時,其中兩匹馬都相繼倒下了,那麼其重任必將落到唯一的一匹大馬身上——內需,也就是通過擴大內需來挽救經濟。而擴大內需正是中國的一大強項,因為中國的人口數目可是頂呱呱的,在中國之內是可以開辟出很廣闊的市場,這樣也就大大減小了金融海嘯衝擊所造成的損失。相反,很多國家就極度缺乏這樣的自救能力而沉入海底完蛋了。因此,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得增強自身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