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組織與教學形式的分類

一、關於教學組織,總體上分為垂直組織和水平組織。

1、垂直組織。

是“兒童從入學到畢業隨著學習進展而漸次升級的構造。”我們把它大致分為3種:

(1)年級製為學生確定在一學年內應掌握的教學內容,學年結束時,通過考查若達到一定的修業水準,即升高一年級。

(2)不分年級製不采用年級稱號,學業進度、課程範圍、課程深度以至修業年限依學生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情況而定。

(3)彈性升級製保留年級稱號,但升級有靈活性,以學科為單位升級,或將課程分成進度快慢雙軌,以及實行跳級等。

2、水平組織。

是“將一定規模的學習者分成便於施教的集體。”基本的水平組織是班級,可以以下6個維度去劃分其類型。

(1)按其學生所具有的某種同一性分類

學生是教學組織的主要成份,一個教學組織對學生總有一定的選擇性,即把具有某種同一性的學生吸收到組織中來,而把不具有這種同一性的排斥在外。選擇學生的依據不同,致使教學組織的構成成份不同,教學組織從而體現出它的一種特性。常見的教學組織選擇學生的依據是:年齡相同或接近,知識程度和智能水平相同或接近;以學習誌向、性別、民族等方麵的同一性為組建依據也時而可見。

有的教學組織選擇學生的依據可能不止一個,但可以找出它的主要依據,而歸類型。比如有的中小學招生時控製入學年齡,以後不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剔除(留級),這種教學組織就應看作是以年齡的同一為依據構建的。

(2)按其規模大小分類

一個教學組織的學生數量少則幾人,多則上百人或百人以上,最常見的當然是由幾十人組成。師生一對一,也可看作較為特殊的組織。誇美紐斯設想,一個教學組織可以大至幾百學生的規模。

現代研究表明,一般來說,教學組織太大不利於開展教學活動,而太小又會造成師資、校舍的緊缺。因此,研究者們指出,作為基本的(常規)教學組織——班級,其規模以30人左右為宜。

(3)按其與垂直組織的關係分類

水平組織與垂直組織的關係主要是指前者對後者的包容性。一個班級的學生可能同屬一個年級,即最為常見的單年級班,也可能分屬幾個不同年級,所謂複式教學,就是把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編在一個班級組織裏。

(4)按其教師配備的差異分類

在水平教學組織中,教師配備存在這樣幾種情況:一師獨包(一班一師、包班製);分科科任製(數名教師各負責一定科目的教學);小隊協同製(由多名教師及教輔人員協同負責教學)。

這幾種類型的教學組織,以“一師獨包”出現最早,小隊協同製是新近產生的。誇美紐斯曾認為,“每班隻能有一個教師”,這種組織觀未免是偏頗的。

(5)按其功能分類

按實現功能的差異,教學組織可分為綜合性組織和單一性組織。綜合性組織是為學習大多數乃至全部課程,開展大多數乃至全部教學活動而構建的組織,同時它一般兼為對學生進行日常教育管理的組織。

單一性組織是為學習某一門課程,開展某一種教學活動而構建的組織。譬如,有些課程(如數學、外語)學生的學習水平容易分化,設立A、B、C、D幾種進度不同的班級,依據學生個人的學習水平,分別編入其中一個班,其餘課程的教學仍在原來所屬的綜合性組織中進行。再如,學生除了學習“課程計劃”所規定的課程之外,有時還根據興趣、餘力、需要補充學習另外一些課程或知識技能,後一種教學組織往往是單一性的。

(6)按其亞組織的差異分類

一般來說,當一個教學組織有十個以上的學生時,便自然而然地會產生把組織分成若幹個亞組織的要求。在班級內存在的小組就是常見的亞組織。

亞組織的構成有所不同,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簡稱同質小組;二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簡稱異質小組。前者是把學習水平接近的學生組合在一起,此舉便於為各個小組安排難易不同的學習內容、目標,或者對相同的學習內容、目標采用不同的方法、媒體。異質小組是將學習水平以及才能傾向等具有差異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使一個班中各個小組之間大體均衡,以便組間開展競賽,組內合作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