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自讀質疑法。

在處理課內外自讀課時,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常用這種置疑的方法,對不同課文教師和學生都可質疑,都可解疑,但疑點必須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古人曾說:“學者先要會疑。”還說: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這話的實質就是說:“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這裏我認為在閱讀課文中能提出問題就行,對進一步理解課文起個引導的作用,如讀《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一文時,可質疑:

①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②本文行中思路是怎樣的?

③主體部分是如何層層深入的論證中心論點的?

④既然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如何正確對待它呢?

⑤怎樣認識結尾一段的作用?

⑥文中是怎樣引用名言的?

⑦最終闡明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為了較好地完成課內自讀和課外閱讀的教學任務,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千方百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指導學生課內外自讀中,我們必須指導學生牢記傳統學習語文的好方法,那就是“讀書要四到。”即心到(多動腦多思考)口到(朗讀有人說,文讀百遍其義自見)眼到(認真看開擴視野思路)手到(勤動筆多摘錄)。

指導學生開展好課內外閱讀,提高學生自學語文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讓我們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對各種方法兼收並蓄,靈活運用,以獲得教學的最優化。

三、課外閱讀彙報設計十四式

課外閱讀彙報課的課型特征就是“彙報”,即由學生用各種形式彙報自己課外閱讀的成果。彙報的前提是課前的廣泛閱讀。學生能否成功地彙報,關鍵在於有否認真地進行閱讀。所以,彙報課具有“促讀”的功能。同時,通過彙報還可以檢查學生閱讀效果,促進學生在彙報中運用閱讀成果進行表達,因而還具有“用讀”的功能。

1講故事式。

此式適合於低年級。課前可指定一些學生讀色彩豔麗、圖文並茂的《小朋友》、《兒童漫畫》、《中國兒童報》以及小人書等,在課堂上講給小朋友聽。由聽入手,激發看的興趣。

2欣賞式。

此式適合於低中年級。課前由老師或家長幫助,借助錄音、錄像、幻燈等電教手段,製作好配樂詩朗誦、配樂講故事、幻燈片、錄像帶等,(由學生任主角),課堂上放給同學聽或看。通過直觀的音像、聲像效果,培養讀書興趣,陶冶美的情操。

3內容簡介式。

此式低中高年級均適合。課前指定一類書籍或文章,閱讀後在課堂上介紹書目及主要人物、事件、精彩片斷,以指導閱讀方向,激起閱讀興趣。

4閱讀式。

此式低、中、高年級均適合。課前任意閱讀讀物中語言精粹的好文章,課堂上表情朗讀精彩片斷。

5背誦式。

此式低、中、高年級均適合。課前根據不同年齡選擇合適的詩歌、歌詞、寓言、歇後語等進行背誦。課上開展“背誦詩歌”、“歇後語會師”、“寓言集會”等彙報活動。

6情況彙報式。

此式低、中、高年級均適合。每個月或每兩個月向中隊或小隊彙報一次:讀了哪些書報?有多少字?你最喜歡哪種書報?為什麼喜歡讀這類書報?這樣便於定期檢查閱讀情況,促進閱讀效果的提高,還便於積累經驗資料。

7表演式。

此式低、中、高年級均適合。根據看過的課外書籍的內容,自編、自導、自演些快板、相聲、朗誦、小品、課本劇等,在彙報課上進行表演。

8談天說地式。

此式低、中高年級均適合。課前涉獵了多種多樣讀物後,課上交流自己獲得的文化科學信息: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奇聞怪事,名人軼事,未來世界……

9小實驗、小製作式。

此式適合中、高年級。看了某個感興趣的,程序較為簡單的“小實驗”或“小製作”後,課前先動手反複操作,掌握技能和技巧,課上邊演示邊講解,此式有助於提高口頭表達力及動手能力。

10故事複述式。

此式於中高年級。在共同閱讀了某篇文章和某本書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來複述故事,有條件的可創造性複述。

11圖畫式。

此式適合於中、高年級。課前需發動學生自己動手,從收報上剪裁下來栽一幅或幾幅畫,再配合書報中的情節加以講述。也可動員一些圖畫基礎好的、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根據書中情節自己繪製些圖畫,然後加以講述。

12摘抄展評式。

此式適合於中、高年級。課前讓學生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做好閱讀筆記,摘錄好句好詞好片斷,歸納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評選出摘錄質量高、書寫漂亮的一、二、三等獎筆記在彙報課上展出。

13書評式。

此式適合於高年級。講前需指導學生讀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對文章或書加以評議,課上交流。

14方法交流會。

此式適合於高年級。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漫談自己怎樣閱讀及課外閱讀對提高讀寫能力有何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