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八、銀鐲子和一綹頭發(1 / 2)

夜晚的黑馬蕩一片沉寂,在一個院子的東屋還亮著燈。

燈下,高斯同的對麵坐著滕泉,兩人正在下著圍棋。作為山寨的二頭領,高斯同很器重滕泉。滕泉二十出頭,打的一手好彈弓,下的一手好圍棋。

這時有人進來報告說,萃華飯莊盧掌櫃捎信來,說有一來自北京的人要麵見高斯同。

一聽到這個消息,高斯同沒心思再下棋了。京城來人找自己,那一定是義父尹曠派來的人。他對滕泉說;“明天再帶兩個人,去飯莊。”

次日晨,坐在去揚州的船上,高斯同一邊喝著茶,一邊不禁想起與義父尹曠的交往。

高斯同,本是順天府文安縣人。

正德五年十月,文安縣的劉六、劉七兄弟二人,率領一些受盡官府豪強欺淩的貧苦農民,在霸州發動起義,很快就有數千農民響應。

這一場起義,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包括高斯同,因為他為了能吃飽肚子,在第一時間就加入了這支隊伍。

因為聰明靈活、善於應變,半年後他被挑選到劉六、劉七身邊,專門為義軍四出打探消息、偵查官軍情報。和他組合行動的叫高及,兩人沒多長時間就成了割頭不換的好友。高及是揚州人,長他兩歲,會雜耍戲法,還擅長化妝術,常以此為掩護外出到處打探消息。高斯同因為與他一起行動,也學會了一些雜耍戲法和化妝術。

次年,義軍由河北攻入山東,以後又由山東回攻京畿。朝廷看這事兒越來越不好收拾,甚至還威脅到北京城的安全,便調兵遣將,合力圍剿。可惜這樣一支被逼造反的隊伍,終究沒有敵過朝廷正規軍的攻擊。正德七年的七月,義軍餘部在通州的狼山全軍覆沒,宣告了起義的最終失敗。

狼山之戰,極為慘烈。義軍在屢屢受挫後退居通州東南的狼山,意欲憑險據守,但是七月二十一日,朝廷軍隊由南北兩麵全力強攻義軍陣地。義軍孤軍奮戰,眾寡不敵,再加上連遭敗績,補給不足,引起人心浮動,鬥誌衰減,義軍官兵死傷不計其數。

陣地失守時,大批官軍呼嘯而上。

高斯同眼看大勢已去,便背起已發了兩天高燒的高及往後撤。

沒跑多遠,那些如狼似虎的官軍便飛也似追了過來。高斯同因為背著高及跑不快,眼看官軍越追越近。

正在這危急之時,忽然從草叢中冒出一顆光頭,對他倆壓低聲音說:“你們快跟我來!”

高斯同一看,原來是個十三四歲的小和尚,看上去並無惡意,便跟著小和尚鑽進草叢。他們彎腰小心前行,不一會就看到了遠近聞名的廣教寺。從廣教寺背後又繞行了一會,樹叢中出現了一條通往山下的小路。

小和尚說:“這條路很少人知道,隻有我師兄弟幾個知道。從這兒下去,到無路可走時,麵前會有一大片樹叢。隻要穿過樹叢,就又有路了,而且再走幾十步就。不過,穿過那片樹叢要小心,樹上刺針很多,注意不要傷著臉。”

“真的謝謝你了,不過,可以告訴我們,你為什麼要幫我們?”

“我不幫你們難道還去幫那些官軍?聽我師父說,在我不到一歲的時候,就是官府中的人將根本不存在的罪名加在我父母的頭上,害死了他們,要不是碰巧路過的師父將我抱回寺院,我很可能活不到今天。唉!要是你們都能打勝仗多好,將天底下這些害人的壞官都給殺光了,讓我們也過上安生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