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蛟龍初出海(1 / 2)

四月十五日,驍騎斥候訓練完畢,袁崇煥並不做畢業檢閱,而是命令佘仁誌率隊出關潛入遼東,刺探後金軍情,他要用實際行動來檢驗。

四月十五日,夜,寧遠城,

風疾,無月。

佘仁誌看著眼前寒風中依舊挺似標槍般坐於馬上的六名弟兄,久久無言。

“兩人一隊,各自保重,十天後廣寧衛歸隊。出發!”他終於說話。

“等等,……活著歸隊……!”破鑼嗓話未說完扭頭策馬而去。

沒有人讚成,也沒有人反對,關寧鐵騎的心裏隻有執行二字。但是此刻,他們的心中卻是滾燙的,滾燙的足以抵抗這刺骨的寒風……

遼東,這片蒼茫大地,廣袤而寒冷,廖靜而少人煙。佘仁誌兩人扮做藥商出了寧遠城卻直奔北邊大小淩河而去,因為他選了一條別人無法想象的潛入路線。渡過大小淩河進入蒙古插汗部,直穿插汗,進入喀爾喀部,穿過喀爾喀繼續往北邊遼河而去,再渡過遼河進入開原,便到了後金勢力範圍。這是一條最遠最曲折的路線,雖然辛苦,但有一個最大的好處,不用通過明金邊境,韃子的情報再發達也絕不會想到明人會如此進入自己地盤。

四月十九日,兩人渡過大小淩河進入蒙古插汗,從出發到現在,除了睡覺以外馬不停蹄,人不下鞍,清水糧草馬背上俱全,佘仁誌最多的就是不停的看著懷中地圖,而破鑼嗓也看著自己懷中地圖,隻是越看越納悶。

“哎,我說,咱這是去建虜麼?怎麼是越走離著越遠啊?建虜在咱背後啊?”破鑼嗓終忍不住問道。

“隻有這樣走最安全。”佘仁誌答。

“可這樣咱十天能回廣寧衛會合麼?”破鑼嗓看著地圖明白了他的心思,但還是不放心趕上來問到。

“咱的目標是建真,除了睡覺,別的地方一律不停不聞,最大可能爭取時間趕路。”佘仁誌扭頭說。

“你說他們幾個會不會出麻煩?訓練這麼點時間,便要跑到敵人內部去打探。”破鑼嗓問。

“但願他們照著我教的做,保命沒問題。佘仁誌收起地圖接著說道:”咱今夜多趕些路程,爭取到啦爾喀休息,明早在那備齊幹糧,那裏就離遼河不遠了。”

太陽已快落西,溫度驟降,寒風迎麵而撲,兩人不再言語,催馬疾奔。突然前方隱約傳來馬嘶聲,佘仁誌逮韁翻身下馬,示意破鑼嗓原地等候,自己快速攀上右邊山崗,爬上一顆高樹,往馬嘶聲處眺望。前方視線盡處,一小隊騎兵正往這邊奔來。佘仁誌飛快翻下山崗,示意破鑼嗓藏好馬匹,然後兩人跑往相反方向躲了起來。不多一會,馬蹄聲有遠及近,越來越濃,漸漸露出身形,六名騎兵呈人字形奔騰而來…“這他娘是韃子!隻有他們是這個隊形。”破鑼嗓瞪著血紅眼睛低聲說。他恨不得此刻就撲出去吃了他們的肉,喝了他們的血。因為隻要看到這些畜生,那些往事便曆曆在目,但他的身體依然藏的紋絲不動,因為他知道此刻並不是時候。人字形騎兵隊轉眼間已奔過他倆眼前,追風逐日,絕塵而去。半晌過去,直到再聽不見馬蹄聲後,兩人方才跳了出來,跑往對麵,上馬而去。

既然韃子前哨出現在此,那他們的大部隊肯定就在後麵,或許已行進在數裏之外,這一點兩人都明了。但他們更想知道的是敵方部隊有多少人,攜帶什麼裝備,最終要去哪裏,這一點至關重要。要想盡快知道答案,唯有快馬加鞭疾奔而前,盡可能縮短時間接近他們。夜幕降臨,月初出,視線已模糊。佘仁誌快馬前奔一陣,然後下馬用匕首插地,耳朵貼近匕首仔細的聽,他是用感覺匕首在土中震動的頻率來判斷前方動靜。在他第六次做完此動作後,起身吩咐破鑼嗓就地隱藏,大約半個時辰左右將有大批騎兵經過,當部隊經過此地時,務必看清部隊裝備和大約人數,然後原地等待自己會合,吩咐完後,他上馬繼續往前而奔……